冀魯豫平原我軍光復冀南重鎮(zhèn)大名
冀魯豫平原我軍
光復冀南重鎮(zhèn)大名
偽東亞自治軍軍長王天祥率部反正
![]()
【本報冀魯豫廿四日電】本月十六日,我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裝,一舉攻克大名縣城,當時城內偽組織全部肅清。新任偽東亞自治軍軍長劉逆琨,當場為我擊斃。原任該軍軍長王天祥乘機率所部突擊團光榮反正,當即幫助我軍作戰(zhàn)。敵寇駐屯該城的一個小隊,企圖頑抗,但很快即為我殲滅。現(xiàn)據(jù)初步統(tǒng)計,繳獲迫擊炮一門,機槍六挺,擲彈筒六個,電臺三部,擊斃敵寇卅余名,生俘二名,我僅傷亡六名。其他偽軍傷亡俘獲及反正人數(shù)正在清查中。我軍于攻克該城后,民主政府即派員進城安撫百姓,宣布政府施政方針。現(xiàn)我軍正向該城外圍進攻敵偽,繼續(xù)擴大戰(zhàn)果中。
按:該城清為大名府治,南臨漳衛(wèi)二水,北瞰河北大平原,左控魯西,右扼豫北,自古即為黃河以北軍事重鎮(zhèn)。而城內人口稠密,商業(yè)繁盛,又有衛(wèi)河航運,南通道口,北達天津,故亦為河北南部最大城市。自三七年冬淪陷敵手后,敵偽即竭力經(jīng)營,定為偽大名道尹公署所在地,以為其“掃蕩”我冀南及魯西北等地區(qū)之主要大據(jù)點。今為我光復,不但我冀魯豫邊區(qū)中心區(qū)之范(縣)、濮(縣)、觀(城)、朝(城)、莘(縣)、壽(張)、清(豐)、內(黃)、濮(陽)等完整縣,與冀南二三軍分區(qū)(廣平、肥鄉(xiāng)、曲周、南和、任縣、雞澤、平鄉(xiāng)等縣)連接成一片,亦對我平原解放區(qū)鞏固與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撤銷后的地名注解:
1.觀城縣:觀城縣原是山東省的一個縣,1953年與朝城縣合并成立山東觀朝縣,縣城在朝城,觀城縣治結束,觀城縣在山東省菏澤縣西北一百七十五里。1949年屬平原省濮陽專區(qū),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qū),1953年8月觀城縣與朝城縣合并為觀朝縣,縣治在朝城,觀城結束縣治。
2.朝城縣,山東舊縣名。朝城縣原是山東省的一個縣,1949年朝城縣屬于平原省濮陽專區(qū),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朝城縣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qū),1953年觀城縣與朝城縣合并為觀朝縣,縣治在朝城,屬于山東省聊城專區(qū),1956年3月觀朝縣撤銷,朝城縣建置廢為朝城鎮(zhèn),隸屬于山東省聊城市莘縣。
3.壽張縣;壽鄉(xiāng)縣原是山東省一個縣,漢置壽良縣,屬東郡,故城在今東平縣內。東漢光武帝劉秀諱叔名良字,遂改名壽張縣,屬東平國。1949年9月,屬平原省聊城專區(qū)。1952年,平原省撤銷后,屬山東省聊城專區(qū)。1964年11月壽張縣建制撤銷,金堤以南地區(qū)劃歸范縣,改屬河南省,金堤以北地區(qū)劃歸陽谷縣,屬山東省,縣城降為聊城陽谷縣壽張鎮(zhèn)。(來源:老促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