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創新引領鄉村未來。10月11日至12日,2024年全國數字鄉村創新大賽決賽和頒獎儀式在大同市舉辦。10月12日下午,參會的300多位代表實地觀摩了大同市“北斗+智慧農業”支撐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試點。
![]()
“數字+農業”“數字+電商”“數字+普惠服務”“數字+鄉村治理”……大同市打造一系列“數字+”應用場景,給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大同“北斗+智慧農業”支撐玉米大豆大面積單產較去年提升333斤,增幅達15.5%,這一智慧農業“參北斗”的生動案例,更是點燃與會者進一步加大“數字+”探索力度,讓農業更智慧的信心與決心。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抓手,也是數字鄉村的重要內容。從“會種田”到“慧種田”,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才能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可以說,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和智慧農業建設,意義非凡,前景廣闊。
探索“數字+”,在“慧種田”中越種越甜。伴隨著2024年智慧農業建設典型案例的公布,《重慶市“農品慧”平臺解決方案》《天業節水數字化智慧種植解決方案》《天津市光源畜禽智能化蛋雞養殖解決方案》等一批典型案例見證農業發展中的“慧力量”。以“農品慧”案例為例,該方案精準對接供需,助力農產品銷售,農產品購銷雙方可通過線上發布供貨和需求信息,系統自動通過大數據識別分析進行供需智能匹配和推送,上線以來,為農戶節省辦稅時間約12萬小時、節約辦稅成本約100萬元,減免稅費約1.2億元。“慧種田”,實實在在散發著“甜”。
智慧農業“慧”從何來?從各地實踐來看,就是一路闖關,闖好包括“土地關”“農機關”“人才關”“數據關”“資金關”等在內的各種關口,需要在“數字+”各種應用場景上探索邁步。從不久前召開的2024年全國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走深走實,加快以信息化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到近期召開的2024智慧農業博覽會,展示國內外最新技術新成果和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最新實踐,共享智慧化發展成功經驗,再到這次召開的2024年全國數字鄉村創新大賽決賽,更廣泛發現和培育優秀人才,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進一步闖好關、邁好步,讓農業更智慧,讓“慧種田”更見“慧”更顯“甜”。
廣東展區帶來智慧種植、智慧養殖、互聯網/物聯網農業、預制菜裝備、農業AI等最新技術;廣西展區展示智能農業設備、自動噴霧裝置、巡園機器人、智能養豬樓房、無人駕駛拖拉機、桑蠶繭全產業鏈平臺等可視化成果;甘肅展區展示全產業鏈監管、鄉村旅游、智慧冷鏈等智慧農業服務標桿案例平臺,突出鄉村產業發展和數字惠農服務成效……當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有“智”也有質,盡顯“科技范”,定能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本文首發中國吉林網長白時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