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指出,隨著如今孩子們需要面對的升學壓力、接收的信息、人際關系復雜度等,都要求他們必須擁有相對健康的心理,才能保證不會出現(xiàn)抑郁、暴躁易怒、焦慮等心理問題。
看到一則新聞,很受啟發(fā)。
重慶1名14歲女孩在同學聚會后突然失蹤,當?shù)鼐絻A力出動,因為根據她父母推測,自家女兒很可能被綁架或遇到人販子了。
當警方詢問他們推測的理由時,夫妻倆先是表示他們的婚姻和睦,甚至吵架都是背著孩子。
并且,女兒在學校成績拔尖,也沒有聽說過任何校園霸凌等事情。所以,用爸爸的話說就是“我女兒沒有離家出走的理由,只可能是遇到壞人了”。
然而,就在警方調取多處監(jiān)控視頻,一路追查到重慶火車站時,只看到女孩孤身一人坐在廣場的花壇邊。且面對警方的詢問,女孩解釋稱:“我沒遇到壞人,只是一次離家出走。”
當父母趕到后,原本還算平靜的女孩突然想站起來就跑,要不是一旁的民警連忙拉住她,很可能已經又逃了。
就在媽媽生氣責問她:“你對我們有什么不滿的?每個月的工資都花費在你身上,你沒有良心嗎?”爸爸也嚴厲批評她:“真是越長大越不省心了,我看還是再報幾個補習班,你就沒閑心東想西想!”
![]()
聽了父母的話,女孩一邊哭喊“我好累!你們從來都不顧我的感受,只在乎成績”,一邊掙扎著要離開。幸好最后民警先是教育了這對父母不應不顧女兒感受,逼得她不顧個人安全也要離家出走。
之后又勸女孩不要沖動行事,如有不滿可以向父母提出來,離家出走是極其危險的事情。
通過一番努力調解,父母保證“我們一定會反思教育方式”,還向女兒道歉后,終于,一家人回家了。
在家長眼里正常的情況,對孩子來說已是心理問題
根據團圓大數(shù)據顯示,每年“團圓”系統(tǒng)找回的兒童中,63%為離家出走兒童而非犯罪分子拐賣。而迫使孩子們做出此舉動,幾乎都是因與家長產生矛盾、爭吵、無法忍受教育方式等。
![]()
再結合《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指出越來越多兒童患上抑郁癥,都提醒著家長們重視孩子心理健康!
情況一:對家長過度依賴
聽話、乖巧、省心的孩子,是許多家長“最想擁有的孩子”。
有些孩子,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求家長陪伴或做決定,哪怕已經是初中生,先做哪一個科目的作業(yè)、買什么樣的衣服、和誰做朋友等都必須尋求家長的建議。
甚至有些孩子一旦離開家長,就會處于焦慮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等。
可以說,這種對家長過度依賴的情況,一般都是缺乏獨立自主能力、心理素質差、膽小怯懦,主要原因是,家長過于溺愛,事事包辦。
情況二:情緒不穩(wěn)定
心理學家斯坦福·賈維茨在《情緒掌控力》中提到:“樂觀積極、情緒穩(wěn)定是心理健康的評判標準之一。”
比如,孩子上一秒還在開心聊天,下一秒莫名傷心低落,又或是面對事情習慣以“我不行”、“我做不到”等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面對。甚至時常因一點小事便焦慮緊張,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
![]()
如果家長們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或受不良情緒影響長久的情況,一定要重視且及時給予關心,詢問、開導。
情況三:學習成績、狀態(tài)出現(xiàn)波動
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沒有學習動力等不利于學習的情況,一般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后,都會或多或少出現(xiàn)。
當然,對于主要任務是學習的孩子來說,如果學習成績下降或學習狀態(tài)不佳,也會讓他們感到焦慮、難過、消極,可見二者其實是相互作用的存在。
而這也提醒了家長們,應注意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她是否遇到了學習困難。
除了以上幾點外,當孩子出現(xiàn)孤僻、沉默寡言、自卑等社交問題,又或是比較明顯且持續(xù)的睡眠障礙、食欲下降等,這些也都是心理健康出現(xiàn)異常的表現(xiàn),是家長發(fā)現(xiàn)問題的信號。
如何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
著名的心理學家的馬丁·塞利格曼在其撰寫的暢銷心理書籍“幸福五部曲”的《活出最樂觀的自己》一書中指出:“任何心理問題,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都不會是問題!”
這也提醒了家長們,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并不是無法解決的事情,只要找到科學、正確且合適的方法!
首先,建立良好親子關系。
哈佛大學兒童心理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一篇,經過30年跟蹤調查研究后的論文中提到,相比于生活在父母恩愛、家庭氛圍民主溫馨的孩子,那些父母爭吵不斷或離異、家庭不睦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暴躁易怒、偏激、抑郁、社交問題。
所以,不管是教育專家還是心理學家們,都紛紛呼吁家長們應為孩子營造溫馨、溫暖、和睦的生活環(huán)境。
其次,做孩子最好的傾聽者。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孩子時,解放孩子的嘴很重要。”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越來越獨立,家長們也要從“參與者”逐漸轉變?yōu)椤耙龑д摺?/strong>,前提就是要成為孩子最好的“傾聽者”。
![]()
再次,引導孩子了解自己。
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了解自己的能力、情緒變化、心理狀態(tài)等具有一定難度,且根據心理學知識可知,了解自我的能力也需要后天培養(yǎng)。
鼓勵孩子時刻進行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優(yōu)劣勢,面對難題是否能做到沉作冷靜、積極思考,陷入低落、焦慮等不良情緒能否進行自我調節(jié)。
Tips:明確的告訴孩子,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欠缺,可以跟家長一起尋找提升、解決辦法。
最后,教導孩子擁有調節(jié)情緒能力。
根據心理學知識可知,不管是情緒控制能力,還是調節(jié)能力,都需要通過后天不斷提升,才能不斷增強。
著名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在“蒙氏教育”體系中提到,培養(yǎng)孩子控制、調節(jié)情緒的年齡應從2至3歲開始培養(yǎng),因為3至8歲是情感、自我意識等,高速發(fā)育時期,也是情緒管理學習的關鍵期。
因此,家長們從孩子還小時就要做好良好示范,讓他擁有正確的學習、模仿對象,切忌表現(xiàn)出情緒失控、暴躁易怒等情況。
![]()
Tips:試著跟孩子一起找到適合他的調節(jié)情緒的辦法,不管是聽音樂、閱讀書籍還是運動、做游戲等,只要能讓孩子放松心情的方法,都值得一試。
凌晨媽媽來叨叨:
當下教育背景下,過重的學習壓力、復雜的信息灌輸、繁瑣的人際關系、不良家庭氛圍與親子關系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異常。因此,如何為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是每一位家長必須重視的事情!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