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房產中介最近有些忙,因為自去年“港車北上”政策實施以來,來內地置業的香港人越來越多了。
中銀香港2023年一項調查顯示,46%的受訪者考慮在深圳、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購房;在海外媒體平臺,珠海、中山更吸引一波又一波香港購房者前來“搶房”。
![]()
“開單吧,這套我要了!”
聽見自己剛介紹不到十分鐘的房子被下訂,珠海某房產公司的中介阿娟心里感慨,“港客買房和買菜一樣”。
暑期原本是房產銷售的淡季,阿娟還準備抽時間帶孩子出去旅游,可現在忙到每天都要加班。
阿娟所在的房產中介專門面向港澳人士,這幾個月迎來了大批南下買房的香港購房者,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量就已超過去年同期。
![]()
許多港澳居民北上看房
每個周末,她的公司都會開著豪華版“考斯特”去接香港客人回內地看房,幾乎次次都能“滿載而歸”。
當浩浩蕩蕩的隊伍走進售樓處,幾個內地中介完全被香港口音包圍,現場人多到連預先準備的十多箱礦泉水都不夠發。
如今的廣東房產圈,類似阿娟公司,每周末專門包車從香港去內地的“睇樓團”(看房團)比比皆是。
看房團有一日的,也有兩天一夜的。
前者免費,后者只收取99港幣。
但這99元只是象征性的,因為根本不可能覆蓋看房者兩天的吃住行費用。
![]()
甚至,只要香港客戶有需求,某些廣東地產公司,只需3人即可成團進行服務。
房產公司都很精明,“虧本”買賣愿意持續做,是因為香港客人來了基本都不是“觀光”,都是沖著買房而來。
只要看到心儀的房子,香港人下單總是無比爽快,現場很少有“空單”現象出現。
甚至,碰見性價比極高的房型,很多香港客人現場還會為誰先看中,大聲爭執起來。
這樣的場面,讓阿娟已習以為常。
沒辦法,相比香港房價,廣東的房價實在太香了。
能讓一貫溫文爾雅的香港人不顧形象吵起來,背后是其“苦房久矣”的殘酷現實。
香港曾經連續13年被評為“全球最難負擔房地產市場”之首,如今全港平均房價為13000港元每平方尺,換算成平方米的話,大約14.5萬/平米。
![]()
外媒評價全球最難負擔的住房市場,香港高居第一
在香港許多稍微繁華的地段,500萬很多時候只能買一套“上車盤”:廁所在門邊,床擺到窗臺上。
所謂“上車盤”,是香港房地產業行話,坊間習慣將人生第一次置業叫做“上車”。意思是年輕人進入社會,無論如何,都要先擁有自己的第一套房。
可即便這樣的“上車盤”,也不是人人都買得起,還有很多人只能蜷縮在所謂“棺材房”“子彈房”里生活。
![]()
香港“棺材房”
![]()
香港“棺材房”
因此,90平的三房一廳在香港能稱為“豪宅”,一家六口數十年擠在一間30平的房子里,也毫不奇怪。
對于很多香港人來說,擁有一間面積100平,南北通透的大客廳,“三邊落床”的臥室,還是精裝修的房子,那是一輩子的夢想。
而這樣的夢想,在廣東,可能用不到香港房價的一半就實現了。
與香港近在咫尺的珠海,2024年8月的房價是1.7萬/平方米;再稍微西邊的中山,新房只是過萬,二手房甚至每平只有9000元左右。
即便是對岸的深圳,買香港一套“老破小”的房價,足以在深圳不錯的位置買一套設施齊全,面積上百的新房。
廣東房地產圈,就這樣迎來了久違的香港購房者。
![]()
上世紀九十年代,港澳臺商人是內地購房最初的主力軍。
當時,大批港澳臺人士趁著內地樓市價格不高時期,紛紛來到一線城市及珠三角等地買房,主要以投資為主,其中不乏來自香港的“炒房客”。
隨著內地房價不斷攀升,連香港的“炒房客”也吃不消,去內地買房熱逐漸消退。
如今,港澳人士北上買房熱潮重現,除了自身房價過高,首先是交通變得方便了。
![]()
深中通道帶動更多港澳居民北上置業需求,圖片來源:新華社
對于港澳的買房者來說,過去橋沒通,路未修時期,即便是隔江相望的兩座城市,也得折騰大半天時間才能到。
如今,隨著大灣區建設,城市的邊界漸漸隱去,取而代之是一個個新的城市集群和政策。
2023年7月1日,“港車北上”正式實施,港澳私家車車主可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往來香港與廣東省;2024年6月,連接中山、深圳、香港的跨海通道深中通道正式開通。
在廣肇、廣惠城際鐵路貫通運營等交通基建利好共同帶動下,港澳居民往來珠三角地區便捷程度明顯提升。
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港車北上”月均數量超11萬人次,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的香港單牌車月均增速近34%。
大灣區幾乎所有城市每天都有直通港澳的班車,無論是深中通道的中山,還是粵港澳大橋終點的珠海,去香港都只需兩個小時車程。
不斷下跌的大灣區,也讓港澳購房者喜出望外。
截至今年8月中旬,深圳市二手住宅成交均價已不到6萬元/m2,較2021年巔峰期下降約2萬元;中山市的二手房均價從2021年9月的1.2萬元/m2降至2024年8月的9977元/m2;珠海的房價從2.2萬/m2下降至1.7萬/m2。
對于原本只是觀望的港澳人士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撿漏”時機。
這意味著,如果此時在深圳買一套500萬的房子,相比2020年高峰期房價,可以便宜至少一百多萬。
而且,大灣區城市眾多,配套也都很完善,可選的房型遠超港澳地區。
港澳購房者無論是在這里置業、養老,生活條件并不會降低,無非就是通勤時間可能會有所改變。
大灣區的房價是跌了,可要是之前,和港澳購房者也沒啥關系。
此前,港澳居民在大灣區9個城市均有各種限購、貸款等方面的限制。
![]()
比如,廣州早前政策規定,港澳居民在廣州只能購買一套住宅。
可根據最新政策,香港居民?在廣州限購區可以購買一套12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在非限購區購買住宅及在限購區購買12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不再限制套數。
此外,非居住用房如寫字樓、辦公類、商鋪也不再受限。
現在,不僅廣州沒有了限購,大灣區其他城市相繼敞開懷抱歡迎港澳客人。甚至,即便都已在香港、澳門買過房,一樣可以享受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
作為購房主力軍的香港客,除了自住需求,更關注投資回報率。
在廣州越秀,某地產公司推出的30多平的LOFT戶型,總價約79萬元特別受香港購房者歡迎。
![]()
圖片來源:樓盤專線
他們并非自住,而是看中大灣區的潛力,想將其作為投資,租借出去。
目前,這樣一套30平左右的LOFT月租金大約是5000元,租金回報率超過6%,還很搶手。
可以說,往來港澳的交通便捷、宜人的居住環境、相對便宜的房價以及可獲得穩定投資回報,徹底敞開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樓市大門。
![]()
對于已在珠海購房的香港姑娘阿鹽來說,如今的生活可謂相當愜意。
阿鹽的家在香港九龍,家里還有個妹妹。
從小到大,姐妹二人一直與父母,以及爺爺奶奶擠在一間不足50平的房子里。
擁有一間獨立的衛生間和屬于自己的化妝間,一直是她可望不可及的夢想。
自從她三年前應聘到珠海某科技公司后,就不停往返于香港、珠海兩地間,十分疲憊。
直到去年,她狠狠心在珠海買下一套70平的二手房后,才覺得生活有了質的飛躍。
雖然這套房子買下時大約140萬,今年又跌了不少,但她從不后悔這個決定。
這套房子不僅滿足了她小時候的所有夢想,而且推開窗就能看到海。
![]()
重要的是,住在這里,她真切感到省錢又方便。
以前她在香港,隨便吃一頓盒飯都得幾十港幣,想去好點的餐館打打牙祭,更是要小心規劃許久。
可現在,自己住的小區周圍有萬達廣場等各類購物中心,燒烤+火鍋+炒菜,每天可以換著花樣吃,每頓也只要200元左右。
就連最愛吃的水果,也比香港便宜許多,早早實現了“水果自由”。
還有愛喝的奶茶,珠海當地不僅品類眾多,而且豐儉由人,她又實現了“奶茶自由”。
過去,她很怕在香港購物,因為想買齊所有東西,需要抽時間跑遍很多市場,太麻煩。
即便網上下單,最快也是隔日才能送到,而且前后時間還不一樣。
可在珠海,她可以在山姆上直接選購想要的物品,半天時間就可全部送貨上門。
到了周末,她喜歡沿著海邊,在寬敞的綠道上騎自行車;去附近的公園看看書,發發呆,充分感受慢下來的節奏。
![]()
圖片來源:小紅書@紙質青年
而每月的工資,她存進了香港的銀行,利息也高了不少。
看到自己存下的錢越來越多,她更加慶幸自己的決定。
大灣區藏著多元的世界,也自然準備了多元的席位。
類似阿鹽這樣在大灣區工作、創業的港澳年輕人越來越多,在生存和生活之間,他們選擇了換個地方好好生活。
大灣區的出現,使得地理鴻溝被抹掉,城市間的往事和歲月,就此重疊在了一處。
大城不再高高在上,小城不再遙遠荒僻,沒有流行滯導,城市也不再代表身份。
每一座充滿希望的城市,如今隨處都藏著令人驚喜的風景。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阿娟、阿鹽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