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寶子們!大家好,我是開心!
最近總聽到身邊家長說,自家娃一到換季就感冒,好了沒幾天又反復;有的娃吃飯像 “打仗”,追著喂都不吃,身高體重也比同齡娃矮一截。其實這些問題,可能都和 “鋅” 這個營養素沒補夠有關。作為天天研究怎么給娃做營養餐的人,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鋅,以及怎么通過日常吃飯,讓娃補夠鋅、少生病、長高高。
為啥說鋅是娃的 “成長小幫手”?
很多家長知道鈣、鐵對娃重要,卻容易忽略鋅。但實際上,鋅就像娃成長路上的 “小幫手”,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它。
![]()
先說免疫力,娃少感冒全靠它。平時娃接觸細菌病毒的機會多,鋅能幫娃的身體筑起 “防護墻”,減少被病毒盯上的概率。有研究發現,沒補夠鋅的娃,一年比補夠鋅的娃多感冒 1-2 次,而且感冒后好得也慢;要是在感冒剛出現癥狀時及時補夠鋅,還能讓感冒好得快 1-2 天,少遭不少罪。
再看生長發育,娃長個子離不開它。鋅是幫娃合成生長激素的關鍵,要是長期沒吃夠,娃的身高就容易 “掉隊”。之前看到數據說,不少城市里的娃都存在鋅不夠的情況,這些鋅不夠的娃,每年身高比正常娃少長 1-2 厘米,時間久了差距就明顯了。
還有娃的食欲和注意力,也和鋅有關。要是娃突然不愛吃飯,吃啥都沒胃口,甚至出現咬指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大概率是鋅沒補夠。鋅能影響娃的味覺敏感度,缺鋅了娃嘗不出食物的香味,自然就不愛吃;同時它還能幫娃的大腦更好地工作,補夠了鋅,娃上課、玩游戲時也能更專注。
3 種高鋅美食,做法簡單娃還愛吃
補鋅不用靠 “補品”,日常飯菜里就有很多高鋅食材,選對了、做好了,娃吃得香,鋅也補得足。今天就給大家推薦 3 種家常又好做的高鋅美食,新手家長也能輕松上手。
![]()
第一種是牡蠣,堪稱 “天然鋅倉庫”,里面的鋅含量比牛肉還多不少,而且口感鮮嫩,娃大多都喜歡。做法推薦清蒸,帶殼的牡蠣洗干凈后,水開上鍋蒸 8 分鐘,蒸好后滴幾滴檸檬汁,既能去腥,還能讓鋅更好地被吸收,1 歲以上的娃就能吃;要是娃不愛直接吃牡蠣肉,也可以做牡蠣豆腐湯,把 30 克牡蠣肉切碎,和 100 克嫩豆腐一起煮 5 分鐘,清淡又營養,配粥、配飯都合適。不過要注意,牡蠣不用天天吃,每周吃 1-2 次,每次不超過 50 克(大概 3 個中等大小)就夠了,選冷凍帶殼的牡蠣也很方便,性價比高還能保留大部分鋅。
![]()
第二種是紅肉,像牛里脊、豬瘦肉,不僅鋅含量高,而且里面的鋅特別容易被娃的身體吸收,是補鋅的 “優質選擇”。給娃做紅肉,要選嫩一點的部位,比如牛里脊可以切成小丁,和彩椒、菠蘿一起炒,做成菠蘿牛肉粒 —— 菠蘿的酸甜能中和肉的腥味,彩椒又脆又甜,娃一口一個停不下來,而且菠蘿里的營養還能幫鋅吸收得更好;要是娃牙沒長齊,或者喜歡吃軟一點的食物,就做番茄燉牛腩,牛腩燉 1.5 小時直到軟爛,番茄煮出汁裹在肉上,酸甜入味,娃能多吃小半碗飯。紅肉可以每天給娃吃一點,30-50 克就夠了,大概是成人 1 個手掌心的量,不過要注意,吃紅肉的時候別和牛奶、奶酪這些高鈣食物一起吃,最好間隔 2 小時以上,避免影響鋅的吸收。
![]()
第三種是南瓜子,作為 “植物里的鋅王者”,它的鋅含量在植物食材里算很高的,而且方便儲存,平時當零食、加在飯菜里都可以。給娃吃南瓜子,要選無鹽烤制的,避免吃進太多鹽。早餐可以做南瓜子酸奶碗,把 5 克南瓜子仁碾碎,和半顆獼猴桃、20 克彩椒丁一起拌進無糖酸奶里,5 分鐘就能做好,酸甜清爽,娃早上吃能開啟活力一天;要是娃喜歡喝粥,就煮南瓜子燕麥粥,快熟燕麥煮軟后,撒上 5 克南瓜子仁,再加點亞麻籽粉,營養更全面。平時也可以把南瓜子仁磨成粉,加到娃的面條、粥或者小餅干里,不知不覺就補了鋅。
給娃補鋅,這些小細節別忽略
補鋅看似簡單,但要是沒注意細節,可能補了也沒效果,甚至讓娃不舒服。這幾個小細節,家長一定要記好。
首先是控制量,別補太多。不同年齡段的娃,需要的鋅不一樣:1-3 歲的娃,每天吃夠相當于一小把南瓜子的鋅就夠了;4-8 歲的娃,量可以稍微多一點,大概是半塊牛里脊的量;9-13 歲的娃,每天需要的鋅會更多,差不多是 1 塊牛里脊加一把南瓜子的量。要是補太多,娃可能會出現不舒服的情況,所以別覺得 “多補點沒關系”,適量才是最好的。
其次是先靠吃飯補,別依賴其他方式。大部分娃只要每天的飯菜里有牡蠣、紅肉、南瓜子這些高鋅食材,再搭配點蔬菜、水果,就能補夠鋅。只有當娃確實吃不下這些食物,或者明顯看出鋅不夠時,再考慮其他補充方式,而且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別盲目給娃吃各種 “補劑”。
![]()
最后是學會搭配,讓鋅吸收更好。要是給娃吃南瓜子、豆子這些植物性食材,記得搭配點橙子、獼猴桃、西蘭花這些新鮮果蔬,能讓鋅吸收得更充分;要是娃同時需要補鐵,比如吃豬肝、菠菜,那補鐵和補鋅的食物要分開吃,最好間隔 2 小時以上,避免互相影響;另外,娃拉肚子的時候,鋅會流失得比較多,這時候可以稍微多給娃吃點高鋅食物,比如多喝一碗牡蠣豆腐湯,連續吃 3 天,幫娃把流失的鋅補回來。
娃缺不缺鋅?看這些小信號就知道
很多家長不知道怎么判斷娃缺不缺鋅,其實生活里有很多小信號,只要多觀察就能發現。
要是娃最近突然不愛吃飯,以前喜歡的食物現在一口都不碰,或者指甲上出現小白點,嘴巴里經常長口腔潰瘍,那可能就是鋅不夠了,這時候可以先給娃加幾頓高鋅飯菜,比如連續吃 2 天菠蘿牛肉粒,看看情況有沒有好轉。
要是娃一到換季就感冒,每次感冒都要好久才能好,或者不小心磕碰到后,傷口好幾天都長不好,甚至出現地圖舌(舌頭表面有一塊一塊的 “小地圖”),那說明鋅可能缺得有點多了,這時候要更注意日常飲食,每天都安排一種高鋅食材,堅持 2 周左右,大多能看到變化。
要是娃的身高體重明顯比同齡娃矮一截,比如班里大部分娃都到 1 米 2 了,自家娃才 1 米 05,而且平時注意力特別不集中,坐一會兒就動來動去,那一定要重視起來,先從調整飲食開始,多給娃吃高鋅、有營養的食物,慢慢幫娃把鋅補夠。
補鋅常見的小誤區,家長別踩坑
聊完補鋅的方法,再跟大家說說常見的幾個誤區,很多家長都踩過,一定要避開。
第一個誤區是 “鋅越多越好”。有些家長覺得,既然鋅對娃好,那多補點肯定沒錯。其實不是這樣的,鋅補多了不僅沒用,還會讓娃出現惡心、拉肚子等不舒服的情況,長期補太多還可能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所以按娃的年齡補夠量就可以了。
第二個誤區是 “牡蠣補鋅最好,所以天天給娃吃”。牡蠣的鋅含量確實高,但它屬于高嘌呤食材,天天吃可能會給娃的身體增加負擔。而且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會膩,就算娃一開始喜歡,天天吃也會不愛吃,所以每周吃 1-2 次,每次適量就夠了,不用追求 “天天補”。
第三個誤區是 “植物性食物里的鋅沒用,只有肉里的鋅才好”。其實很多植物性食物,比如南瓜子、黃豆、全谷物,里面都含有鋅,雖然吸收起來比肉里的鋅稍微難一點,但只要搭配好,比如吃南瓜子的時候配個橙子,吃黃豆的時候配點西蘭花,就能讓鋅的吸收效果大大提升,素食家庭的娃也能通過植物性食物補夠鋅。
其實給娃補鋅一點都不難,不用花大價錢買補品,也不用特意做復雜的飯菜。每天在娃的餐食里加一點高鋅食材,比如早餐放一把南瓜子,午餐炒一盤菠蘿牛肉粒,每周煮一次牡蠣豆腐湯,再搭配點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娃就能慢慢補夠鋅。看著娃吃飯香、少感冒、身高一點點往上長,作為家長,心里真的會特別踏實。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到大家,一起把娃的營養餐做得更用心,讓娃健康快樂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