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正杰 黃松煒 王澤寶
Transparency
“賺到錢回饋社會才是名成利就”“為錢而工作就會辛苦,但為理想而工作是不辛苦的”……今年5月以來,廣東好人、佛山鄉賢關杰初在廣東多地巡講,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學生、市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感悟,講述他的家國情懷。
立足家鄉九江,從南海、到佛山、到廣東,從扶貧濟困到醫療衛生、到學校教育、再到鄉村振興,這些年來,關杰初投身公益慈善事業,“樂善”項目與受益范圍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近30年來,他為省內外慈善公益項目累計捐贈超6億元,受惠群眾超過千萬人次。同時,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受其影響先后參與各種公益慈善活動。
羊城晚報記者近日專訪了關杰初,聽他細述自己的公益慈善路、人生觀與價值觀。
![]()
羊城晚報記者與關杰初(左)對談中
無論身處哪個行業都要做好本職工作
“為錢而工作就會辛苦,但為理想而工作是不辛苦的。”
“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是幫助了多少人,服務了多少人,而不是賺了多少錢。帶動更多有能力的人一起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就是我的人生目標。”
對談時,關杰初從“忠、德、志”等方面暢談自己對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理解。在眾多品德中,他首先推崇一個“忠”字。假若一個人對國家、社會不忠,對家庭、朋友不忠,對生意伙伴不忠,當然不會有人和他做生意、做朋友。
“忠”之后須立德、立善、立志。他總結說,凡做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人民的事,都是家國情懷的體現。他提倡無論身處哪個行業,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為家鄉作出貢獻的人就是“鄉賢”
在關杰初看來,慈善應該是人人量力而行、一同參與的事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他告訴記者,之所以堅持不懈做慈善,就是希望通過身體力行帶動更多的人,營造人人“齊參與、共出力”的良好社會氛圍。
去年8月開始,關杰初結合九江慈善會平臺,推廣“一元愛心捐”慈善公益活動,倡議每人每天捐一元支持九江鎮的慈善公益事業。他向記者透露,截至目前,所籌善款已經超過2000萬元。
在他看來,屋子里、手機里儲存著的一封封感謝信,而非錢財,帶給他真正的富足與快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才是最大的快樂。”他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成為廣東源林公司的企業文化內涵。他希望公司每位員工都能在自己工作的這座城市發光發熱、回饋社會。
從一座城市的角度來看,關杰初認為,經濟可以令一座城市強大,而文化可以令一座城市偉大。在佛山,他傳播著善的文化、善的精神,希望自己的家鄉能夠成為一座樂善之城、文明之城。作為南海新鄉賢,他說,凡是為家鄉作出貢獻,為鄉民作出表率的,都是“鄉賢”。
人只有乘風破浪,哪有一帆風順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關杰初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一鼓作氣才能成功。他記得二十多年前公司開張時,曾有人送他“一帆風順”。“我說得啦,你留給自己吧,人只有乘風破浪,哪有什么一帆風順。”
對談中,關杰初還分享了自己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心得體會。他表示,鄉村振興重在全民參與。修路、裝路燈、建“四小園”……只有讓村民切身感受到鄉村振興的好,才能帶動大家一起參與,把鄉村建設好、發展好。
子女教育方面,關杰初提出,父母該思考的是為社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而不是留多少財和物給子女。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黃磊
校對 | 周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