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最高法院5日就特朗普政府全面關稅政策的合法性舉行聽證會,聽取各方口頭辯論。
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辯論中,政府代表律師辯稱,征收關稅有助于特朗普進行貿易談判,以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反之,美國將面臨其他國家無情的貿易報復,引發毀滅性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后果。然而,大多數最高法院大法官對此深表懷疑,擔憂總統借此濫用行政權力。
該案還要追溯到今年上半年。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全球征收所謂“對等關稅”后,美國一家烈酒進口商和一家玩具公司提起上訴,質疑他這么做的合法性。
![]()
其中,烈酒進口商一案 一路“過關”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和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為此,聯邦政府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9月9日,后者予以受理,標志著該案正式進入國家最高司法機構的審理視野。
![]()
幾審幾訴的糾葛背后,是巨大的爭議。根據美國憲法,征稅權屬于國會。特朗普援引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則授權總統可以在國家面臨“來自境外的異常狀況或特殊威脅”時采取經濟措施。這其中包括“監管”外國財產“進口”的權力。不過,該法未明確賦予總統加征關稅、稅收或征稅義務的權力,特朗普是首位用其來加征關稅的總統。
![]()
對“進口”進行“監管”如何推導出可以加稅,特朗普此舉是否合法?支持這一做法是否意味著將國會征稅權讓渡給總統?這些問題成為了5日大法官們質詢的焦點。
![]()
而聽證結束后,更漫長的過程才剛剛開始。接下來,九位大法官會閉門內部投票,形成多數意見后起草判決意見書,并循環交換、修訂。這一過程可能耗時數周乃至數月。
![]()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分析認為,聯邦最高法院存在三種不同判決結果的可能性。第一種是支持關稅政策的合法性,那么全球貿易就會面臨更大的不確定因素,商品的價格和貿易的成本可能被這樣的一種關稅所破壞,21世紀初全球構架的價值鏈結構也會被打破;第二種是否定關稅政策的合法性,認為美國總統采用這樣的關稅是一種越權。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國家進口商可以申請退稅,國際貿易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在部分場景當中允許施加關稅,但特朗普如果不能清晰把握這種權限的邊界的話,長期來看,貿易商做生意會感覺像是在“碰運氣”,這樣的一種環境也會影響投資、出口,甚至是全球經濟的繁榮。
編輯: 孫曉旻
責編: 陳硯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