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6日訊 隨著冬季來臨,民間素有“冬令進補”的傳統,膏方作為備受青睞的滋補品也進入大眾視野。然而,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齊文升近日指出,冬季進補不等于“蠻補”,膏方更非包治百病的萬能補劑,需嚴格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則,特定人群盲目服用反而可能損害健康。
![]()
11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立冬)有關情況。齊文升在現場介紹,膏方是中醫八大劑型之一,由十幾味甚至幾十味中藥經過長時間煎煮,收汁后加入阿膠、蜂蜜等輔料制成。其最大特點在于“個性化”和“補益性”,即由中醫師通過望聞問切,根據患者的具體體質和病情開具處方,因此針對性極強,且性質通常偏于滋補。
適用與禁忌需明晰,盲目進補反傷身
“膏方雖好,但并非人人適宜。”齊文升強調,它主要適用于體質虛弱或虛寒的人群進行調養。與此同時,他特別指出以下幾類人群不適宜服用膏方:
一是濕熱體質者。這類人群常表現為形體肥胖、口干口苦、心煩急躁、大便干燥或黏滯、舌紅、苔黃膩。若誤用膏方進補,無異于“火上澆油”,會加重其體內的濕熱癥狀。
二是存在急性感染的患者。如正值感冒發燒,或患有肺炎、膽囊炎、急性腸胃炎等疾病時,體內存在“病邪”。此時服用膏方,容易將病邪遏制在體內無法排出,導致“閉門留寇”,反而會加重病情。
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傳統膏方在制作中常加入糖類(如蜂蜜、冰糖)以調味和收膏,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
慢阻肺患者:穩定可補,急性必停
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齊文升給出了更細致的建議。他指出,這類患者常表現為“本虛標實”,即在正氣虧虛(如疲乏、氣短、怕風)的同時,兼有痰濕等實邪(如咳嗽、咳痰、苔膩)。在病情穩定、沒有發燒、痰量不多的階段,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個體化配制的膏方進行調補。然而,一旦出現急性感染加重跡象,如痰量增多、痰色變黃、難以咳出,或伴有發熱、喘憋時,必須立即停止服用膏方,并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專家最后提醒,公眾在選擇膏方進補前,務必咨詢專業中醫師,進行全面的體質辨識和病情評估,確保安全、有效地進行冬季養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