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秦始皇金人十二謎團一:其形象到底是山東人?越南人?還是佛教徒)中,我們明白了秦始皇所鑄造的“十二金人”應該是以長狄之人為原型,那么他們究竟是什么形制:是著夷狄服飾還是秦人裝束?是站立還是坐相?這些金人到底有多重?我們一一解析。
![]()
一、相貌特征
十二金人的外貌絕不是按照秦人形象所鑄,不僅《漢書·五行志》中強調了“皆夷狄服,凡十二人”,之后的張瑩《漢南記》中也這樣記載“有大人十二,身長五丈,履六尺,皆夷狄之服”,而且東漢安帝在見到銅人、進而詢問侍中張陵“何以知之”的時候,張陵回答:“臣見傳載,亦其人胸上有銘”。
![]()
秦始皇素來喜歡勒石為功,所以金人身上有銘文也是應有之義,據說其為李斯所書,內容為:
“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大人來見臨洮,其長五丈,足跡六尺”
除了這兩則史料記載,其他文學作品似乎也在特意表明金人的域外特征,比如《西京賦》中:“高門有閌,列坐金狄”,清王培荀詩云:“亂漢金人淚暗滴,何處摩挲嘆銅狄”。不論是“銅狄”還是“金狄”,顯然都突出了一個“狄”字!
也就是說這十二個金人,不僅身著夷狄之服,而且其每個金人面目都不同。相反如果是典型的秦人武士裝束(阮翁仲),漢朝之人又怎會相信班固、高誘所說,將十二金人稱之為“金狄或銅狄”?
二、身體姿態
這一點基本上沒有疑問,十二金人采用的是“坐姿”。不僅在張衡的《西京賦》中有“列坐金狄”的字眼,《三輔黃圖》中也提到:“立于宮門,坐高三丈”。而且王莽的說法也進一步證實了金人是采用坐姿的:
“莽夢長樂宮銅人五枚起立,莽惡之,念銅人銘有‘黃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鐫滅所夢銅人膺文”——《漢書·王莽傳》
翻譯過來就是:在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夢見長樂宮有五個銅人站起來了,于是很厭惡,于是讓工匠將其胸前秦始皇的銘文鐫滅掉了!如果十二金人不是坐著的,又何來“起立”之說呢?
![]()
但是在秦朝椅子尚未發明的時代,古人所謂的“坐”就是雙膝著地,臀部坐在腳后跟上;所謂“跪”同樣是雙膝著地,但是臀部需抬離腳后跟,上身挺直。那么秦始皇所鑄的“十二金人”到底是用“跪”姿,還是“坐”姿呢?
從考古發掘秦漢陶俑來看,大部分都采用了“坐姿”;此外從力學角度來看,幾丈高的銅人采用“坐姿”,即雙腳與臀構成穩定三角形,會更加穩固不易傾倒。
三、金人重量
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史記》中記載“各重千石”,千石為12萬斤,約30噸;但是《三輔舊事》卻說:“鑄銅人十二,各重二十四萬斤(兩千石)”,所以金人究竟是重一千石還是兩千石,兩者是矛盾的。
![]()
而一位學者汪受寬曾經按照農村青年身高和胸圍的比例關系,對十二金人的重量進行過推算,認為《三輔舊事》與《水經注》中“各種二十四萬斤”是正確的,也就是各重兩千石,如此重量也實在是過于驚人。
總的來說,十二金人應當是十二個身著夷狄服飾的長狄,采取“坐姿”排列于宮門之外,重量則各重二十四萬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