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榆林市榆陽區糧食作物迎來豐收季。在廣袤的榆陽大地,作為全區主導產業的玉米連片成海,飽滿的果穗在秋陽下熠熠生輝。當前,全區玉米秋收工作正有序推進,田間地頭農機轟鳴,一幅“糧安天下、農穩社稷”的豐收畫卷正徐徐鋪展。
![]()
近日,在補浪河鄉點石村的連片玉米地里,一臺臺玉米收割機正列隊作業,這些“鋼鐵巨獸”穩健地穿梭在田壟間,機械臂精準地攬過玉米稈,摘穗、剝皮、入倉等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收割機旁,運輸車輛默契跟進、往返穿梭,及時將剛收獲的玉米運出田間,整個作業流程環環相扣,井然有序。在這片金色的田野上,現代農業的機械化力量正高效運轉,將豐收的喜悅穩穩轉化為沉甸甸的糧食成果。
![]()
“我們家今年種了400畝玉米,從春播到秋收全靠合作社托管。收割的時候一臺機器4天就收完了,每畝市場價70元。從春播到秋收政府每畝補貼35元。成本降下來以后,一畝地去掉成本能收入500多元,一年下來收益非常可觀。”補浪河鄉點石村村民趙玉林說。
![]()
托管服務與政策補貼的雙重加持,讓農戶種糧的信心更足,更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現代農業帶來的便利與實惠。作為全區玉米秋收主戰場的核心主力軍,農機合作社發揮了關鍵作用,僅補浪河鄉就有30家農機合作社、150多名農機手活躍在秋收一線,服務覆蓋周邊多個村鎮,構建起規模化、專業化的農機服務網絡,為秋糧顆粒歸倉提供了堅實保障。
“我們李平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臺玉米收割機,5個農機手。秋收以來,我們已經為周邊的農戶收割了兩千多畝地。目前我們還有3000多畝地待收,預計再有半個月就能全部完成。”補浪河鄉點石村李平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平說。
![]()
在芹河鎮長海則村,玉米籽粒直收作業正呈現出一派高效忙碌的景象。夕陽余暉為田野鍍上溫暖光暈,籽粒收割機開足馬力穿梭其間,整齊的玉米穗經機械作業瞬間脫粒,金黃籽粒直接匯入糧倉。這種直收模式不僅大幅壓縮收糧周期,更有效減少糧食損耗、降低農戶種植成本,實現效率與效益的雙重提升。從空中俯瞰,收割機留下的作業軌跡清晰連貫,豐收的韻律在廣袤田野間鏗鏘奏響。
“我是一名榆陽區的‘頭雁’,承包了一千多畝土地,種的都是迪卡玉米,產量很高,平均畝產量在2400—2600斤。我全部用的是籽粒收割,減少了脫粒、運輸、晾曬工序,成本降低了,收割完直接運到烘干廠。”芹河鎮長海則村農富源家庭農場負責人苗潤龍說。
![]()
近年來,榆陽區緊扣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構建“4+2+X”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持續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目前,全區已形成以142家專業化農機服務組織為核心、上萬戶農機戶為支撐的規模化服務網絡。今年以來,區農機中心集中組織開展三次系統性大型培訓,并輔以多種形式的現場指導與技術交流,有效提升了農機手的專業技能與操作水平。同時,立足產業需求,積極引進推廣先進種植模式,加快補齊全程機械化短板,為全區糧食穩產保供提供了堅實的裝備支撐與技術保障。
原標題:聚焦榆陽“豐”景 | 榆陽區玉米秋收全面推進 機械化助力豐產豐收
來源:榆陽宣傳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