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豫東某地農(nóng)村的葬禮上,總能看到一個素白的身影。
五十多歲的李美珍往靈前一跪,一聲 "媽啊 ——" 撕心裂肺地炸開,穿透靈棚,越過院墻。
她哭得渾身抽搐,膝蓋在水泥地上蹭得發(fā)紅,眼淚混著鼻涕往下淌,嘴里斷斷續(xù)續(xù)念叨著逝者的生平,那些藏在歲月里的苦與憾,被她講得字字泣血。
不到兩小時,主家遞上三千塊現(xiàn)金。她抹把臉,把錢揣進(jìn)貼身的布兜,步履匆匆地趕往下一場 —— 鄰村的喪事還在等她 "送最后一程"。
如今的李美珍,已是十里八鄉(xiāng)最搶手的 "哭靈人"。一天趕三場是常態(tài),日入破萬不稀罕。
靠著這門沒人瞧得起的營生,她供兩個兒子讀完大學(xué),給大兒子在鄭州付了房首付,給小兒子開了汽車修理廠,還把自家老屋翻新得亮堂:白瓷磚貼墻,暖氣片燒得燙手,成了村里實打?qū)嵉?"首富"。
不過,村里人見了她總繞著走,嘴里嘟囔著 "晦氣";孩子們原本在巷口打鬧,一看見她的身影,就被家長拽著胳膊跑開,生怕沾染上什么不好的東西。
李美珍心里跟明鏡似的,這些眼神和議論她聽了二十多年。可她從不辯解,只是默默把膝蓋上的膏藥換得更勤 —— 常年跪著哭靈,她的膝關(guān)節(jié)早就變形,陰雨天疼得路都走不穩(wěn)。
![]()
02
誰也不是天生就會哭,李美珍的眼淚,是被生活逼出來的。
十八歲那年,她還是個扎著麻花辮、眼里有光的姑娘,卻被爹娘硬塞進(jìn)了婚車。
男方是村里出了名的懶漢,整天蹲在墻根曬太陽,煙卷不離手,地里的草比莊稼還高,家里窮得叮當(dāng)響。
她哭著求父親:"我不想嫁,讓我出去打工吧!" 父親卻一巴掌甩過來:"女人家早晚要嫁人,安分點!"
婚后的日子,比她想象中更難熬。生了兩個兒子后,米缸常常見了底。丈夫游手好閑,連孩子的奶粉錢都掙不回來,她只能自己扛起所有擔(dān)子。白天在地里種莊稼、摘棉花,晚上去鎮(zhèn)上的餐館刷盤子,雙手泡得發(fā)白起皺,一個月也掙不了幾個錢。
學(xué)費(fèi)、醫(yī)藥費(fèi)、房租,像一座座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夜里抱著餓哭的孩子,她常常坐在炕上流淚到天明。
03
轉(zhuǎn)機(jī)出現(xiàn)在二十年前的一個冬夜。
村里一戶人家辦喪事,老人的兒女都在外地打工趕不回來,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得請人代哭撐場面,不然顯得 "不體面"。
有人想起了李美珍:"她嗓子亮,心又細(xì),說不定能行。"
聽說一場能掙五百塊,李美珍的心猛地一跳 —— 那可是她干三天零工的收入。
可她猶豫了,這活兒在村里算 "陰差",沾死人,不吉利,她怕被人戳脊梁骨。可看著家里空蕩蕩的米缸,想著孩子下學(xué)期的學(xué)費(fèi),她咬牙答應(yīng)了。
第一次站在靈前,她腿抖得像篩糠。主家絮絮叨叨地說,老人一輩子省吃儉用,拉扯五個孩子長大,臨閉眼還惦記著小孫子沒毛衣穿……
李美珍聽著,腦子里突然閃過自己早逝的母親,想起母親走時,自己連最后一句再見都沒說上,眼淚 "嘩" 地一下就沖了出來。她 "撲通" 一聲跪下,一聲聲喊著 "娘啊,你怎么就走了,連口熱湯都沒喝上",哭聲里滿是委屈和思念,根本不用演。
靈棚里的親戚們被她感染,一個個跟著嚎啕大哭。那場哭靈結(jié)束后,主家拉著她的手,額外塞了一袋雞蛋:"妹子,你懂我們的苦。"
五百塊錢攥在手里,李美珍心里又酸又暖。酸的是自己的命苦,暖的是終于能給孩子買點像樣的東西了。
![]()
04
從此,李美珍的名字在十里八鄉(xiāng)傳開了。誰家老人走了,兒女不在身邊,或者哭不出感情,都會第一時間找她。
她也慢慢琢磨出了門道:哭靈不是瞎嚎,得有故事,得懂人心。每次接單前,她都會仔細(xì)打聽逝者的生平 —— 吃過什么苦,有幾個孩子,有沒有未了的心愿。
給一輩子沒出過村的老太太哭,她就念叨:"娘啊,你總說想去北京看天安門,兒孫們沒來得及帶你去,你閉眼前還在摸那張舊地圖......";給因車禍去世的年輕人哭,她就從 "你媳婦剛懷上娃" "你爸為你存了娶媳婦的彩禮錢" 說起,哭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父母當(dāng)場暈厥。
火了之后,她的要價也從五百漲到一千,再到后來的三千。有人嫌貴,她只淡淡一句:"你找別人試試,能不能讓全家痛痛快快哭一場,了了心里的念想?"
錢越賺越多,罵聲也沒斷過。村里的閑言碎語像針一樣扎人:"靠死人發(fā)家,心真黑"" 天天跟死人打交道,晦氣纏身 "。
有一次她從鄰村哭完回來,看見幾個小孩在巷口玩,家長立刻沖過去把孩子拽走,嗓門大得故意讓她聽見:" 別讓她碰你,會招鬼的!"她沒反駁,默默走回家,關(guān)上門給自己的膝蓋貼膏藥。
最讓她心疼的是小兒子,有次兒子回村,同學(xué)指著他問:" 你媽是不是專門給人哭喪的?"孩子低著頭,半天不敢說話。那天晚上,李美珍抱著兒子哭了很久:" 媽對不起你,讓你抬不起頭。"可兒子上了大學(xué)后,一次打電話跟她說:" 媽,我同學(xué)都說你厲害,靠自己撐起一個家,比那些啃老的強(qiáng)多了。"
電話那頭,李美珍的眼淚又流了下來,這一次,是甜的。
![]()
05
這些年,她哭過一百多場葬禮,見過太多生死離別。有孩子哭爹媽走得太早,有父母哭孩子走得太急,也有夫妻哭相伴半生卻未能白頭。
她漸漸明白,自己哭的不只是別人的親人,更是那些藏在每個人心底,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告別和遺憾。
有一次,她給一位孤寡老人哭靈。老人一輩子沒結(jié)婚,無兒無女,只有幾個遠(yuǎn)房親戚來送葬。李美珍打聽得知,老人年輕時是村里的代課老師,一輩子省吃儉用,資助過好幾個貧困學(xué)生。她跪在靈前,哭著說:"老師啊,你一輩子教書育人,幫了那么多孩子,卻沒人給你端杯熱水......"
在場的人里,有兩個正是老人資助過的學(xué)生,當(dāng)場哭得跪倒在地。結(jié)束后,那兩個學(xué)生非要給她加錢,她婉拒了:"我哭的是老人的善良,不是為了錢。"
爭議從未停止。有人說:"真情實感怎么能拿來賣錢?" 李美珍聽了只是笑:"醫(yī)生治病收錢,老師教書收工資,我替人哭一場,解他們的心結(jié),憑力氣吃飯,不丟人。"
她最拼的一次,一天趕了四場。從清晨六點跪到晚上九點,嗓子啞得說不出話,膝蓋腫得像饅頭,回到家倒頭就睡,第二天連床都爬不起來。鄰居勸她歇歇,她說:"趁現(xiàn)在還能跪,多掙點。等老了,想跪都沒人請了。"
06
如今,兩個兒子都成家立業(yè),日子越過越紅火。
大兒子讓她去鄭州享福,小兒子請她去廠里管賬,她都拒絕了:"我文化低,別給你們添亂。" 她還是會接哭靈的活兒,只是減到了每月七八場,不為賺錢,只為 "手不生,心不涼"。
前些日子,村里一位老太太去世,子女都在國外趕不回來。家屬特意開車幾十公里來請她,還帶來了老太太的照片和生平。照片上的老太太,笑容慈祥,背后是自家小院的月季花。
李美珍聽家屬說,老太太一輩子勤勞持家,最大的遺憾是沒親眼看到孫子結(jié)婚。那天,她哭得格外用力。從老太太年輕時嫁過來,怎么拉扯孩子,怎么省吃儉用供孩子讀書,講到她盼著孫子成家,卻沒能等到那一天。
靈棚里的親戚們哭成一片,連幫忙的鄉(xiāng)親都紅了眼眶。結(jié)束后,老太太的女兒從國外視頻連線,隔著屏幕給她磕了個頭:"阿姨,謝謝你。我媽這輩子沒享過福,但今天,她走得有尊嚴(yán)。"
那一刻,李美珍覺得,自己這二十多年的委屈和辛苦,都值了。
![]()
07
現(xiàn)在,李美珍依舊穿著素白的孝衣,奔波在各個葬禮上。
村里人還是會躲著她,但也有人悄悄改變了態(tài)度 —— 有人家里辦喪事,會主動給她端杯熱水;有人看到她膝蓋疼,會給她送些活血化瘀的藥膏。
李美珍不懂什么大道理,她只知道,當(dāng)年窮得走投無路時,是哭靈這門活兒讓她活了下來,讓她的孩子有了出路。那些流出來的眼淚,看似軟弱,卻攢成了硬邦邦的底氣,撐起了一個家的體面。
有人說她 "不體面",可她靠著自己的雙手,在泥里打滾,把家人從苦難里拉了出來。她跪在別人的靈前,卻站著活完了自己的一生。
這世上,有太多光鮮亮麗的職業(yè)被人追捧,可像李美珍這樣,在偏見里堅守,用最樸素的方式謀生、扛起家庭責(zé)任的人,同樣值得尊重。
她的眼淚不是廉價的表演,而是生活的重量,是母愛的力量,是一個女人在絕境中絕不低頭的倔強(qiáng)。
如今,李美珍的老屋前,種著一片月季花。每次哭靈回來,她都會給花澆澆水。風(fēng)吹過,花瓣輕輕搖曳,像她那些流過的眼淚,看似脆弱,卻在歲月里綻放出了最堅韌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