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曾經讓全世界仰望的德國制造業,如今活成了 “求收購” 的模樣?今年第三季度,德國工業產值直接收縮4.3%,汽車產業更是暴跌18.5%,堪稱自由落體式下滑。對無數德國企業來說,現在的生存選擇題簡單到殘酷:要么被中國企業收購續命,要么在德國本土被綠黨的政策和高能源成本 “燒” 成灰。
![]()
破產潮早已席卷德意志大地。今年上半年,11900 家德國企業轟然倒下,這個數字在去年創紀錄的基礎上又暴漲近10%。更具象征意義的是克虜伯鋼鐵廠,這家見證了200年德意志工業榮光、連大清洋務運動都奉為標桿的巨頭,終究沒能扛過綠色轉型和能源成本的雙重絞殺。今年5月宣布解體拆分、開放外資入股,10月9號,高爐徹底熄滅,杜伊斯堡工廠最后一爐鋼出爐時,不僅帶走了1萬多個崗位,更砸碎了德國制造業最后的尊嚴。
![]()
曾經高傲的德國企業,如今對待中國收購方比誰都殷勤。為啥?因為中國企業從不拖泥帶水,效率高、給錢快,還貼心保留品牌,這不就是德國企業絕境中的 “救命稻草” 嗎?美的拿下工業機器人巨頭庫卡,濰柴收入工業車輛領頭羊凱傲,立訊精密收了百年線束巨頭萊尼,三一重工和中信聯手抱走世界最大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邁斯特,京東直接拿下德國最大電子零售集團 C-conomy。中國資本的版圖,正在德國制造業的廢墟上快速擴張。
![]()
當然,德國還有些巨頭沒徹底 “賣身”,但也早已把 “留火種” 的希望押在了中國。巴斯夫砸 100 億歐元在湛江建一體化基地,寶馬豪擲 150 億在沈陽建首個數字化工廠,大眾在安徽投168億建MEB工廠,年產能直奔35萬輛。就連被吹成 “不可替代” 的蔡司光學,也乖乖跑到蘇州安家落戶。今年前兩個月,德國來華投資企業數量飆升 54.7%,遠超外國來華投資整體 5.8% 的增速。
![]()
想想之前德國喊得震天響的 “工業 4.0” 和 “去中國化”,現在簡直諷刺到骨子里。如今的德國企業,絕口不提工業 4.0,反倒齊刷刷喊出 “在中國為中國” 的口號。原來所謂的 “去中國化”,真實含義是 “去中國實現工業化”?曾經的工業霸主,如今成了扎堆來中國 “打工” 的追隨者,這反轉劇情,比電視劇還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