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地盤大概156萬平方公里,但少有人清楚,清末民初那會,外蒙古的疆域足足有180萬。
短短幾十年少了30萬,這面積差不多等于一個意大利。
![]()
這30萬不是被洪水沖沒了,也不是地殼運動弄沒了,全是沙俄到蘇聯一步步“算計”走的,說起來還挺讓人唏噓的。
清朝時外蒙古有180萬
19世紀中葉,外蒙古還歸清朝管,屬于烏里雅蘇臺將軍的轄區。
那時候的外蒙古地盤可大了,北邊到唐努烏梁海,西邊接科布多,東邊連內蒙古,南邊過了戈壁就是甘肅和新疆。
這180萬里頭有兩塊地方特別金貴,唐努烏梁海有17萬,草原肥得能攥出油,森林也多,被稱作“蒙古天堂”;還有阿爾泰地區,地下全是金、銅、煤這些礦產,又能放牧又能開礦,簡直是雙料寶庫。
![]()
這倆地加起來占了外蒙古五分之一,說是外蒙古的“心臟”一點不夸張。
清朝對蒙古的管理靠的是“盟旗制度”,雖然沒讓太多漢人遷過去,但也派了兵駐守,還冊封當地王公,主權還是穩的。
可到了1860年代,清廷就顧不上北邊了南邊太平天國鬧得兇,東邊英法聯軍又打進來,屬于腹背受敵。
沙俄一看這機會,立馬湊上來“趁火打劫”。
1864年,沙俄逼著清廷簽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一下就把科布多西北部44萬平方公里劃走了。
![]()
這還沒完,1881年又借著“調停”清軍收復伊犁的由頭,簽了《伊犁條約》,再拿走7萬。
搞不清沙俄那時候怎么就這么“會來事”,先派人移民、修堡壘,把地盤實際控制住,再派官員去管,最后拿個條約讓清廷“認賬”。
清廷那會自身難保,只能捏著鼻子同意。
這哪是“簽約”,分明是明著搶,51萬就這么沒了,外蒙古第一次大規模縮水,這口子算是被撕開了。
唐努烏梁海的“消失”
沙俄沒停手,1911年又搞了個大動作策動外蒙古的王公宣布“獨立”,還建了個“大蒙古國”。
全世界的目光都盯著庫倫(現在的烏蘭巴托),沒人注意到沙俄悄悄把唐努烏梁海從外蒙古版圖里“摳”了出去。
![]()
1912年,當地一個副都統主動給沙俄寫信“求保護”,1914年俄軍就以“護僑”的名義駐進去了,還說俄國的法律在這能用。
1915年簽《恰克圖條約》,清廷承認外蒙古自治,可對唐努烏梁海提都沒提,這地方就成了沒人管的“灰色地帶”。
本來想這地方可能就這么丟了,沒想到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沙俄垮了,白俄的人忙著打仗,沒功夫管東邊。
北洋政府一看機會來了,1918年派了個騎兵營長黃成土序,帶著不到500人北上。
1919年6月,還真把唐努烏梁海的克穆齊克旗收回來了,還設了“駐唐努烏梁海佐理專員公署”,72小時就把行政管起來了。
![]()
這算是近代中國對這地方最后一次實實在在行使主權,挺提氣的,可沒高興多久,兩年不到就又沒了。
1921年,蘇俄紅軍打著“追剿白匪”的旗號又進來了,這次直接扶了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
這所謂的“共和國”,從總理到執政黨成員,全是莫斯科指定的,連首都“白沙皇城”都被改成了“克孜勒”,意思是“紅城”,明擺著就是傀儡。
1926年,蘇聯還讓蒙古和這個“共和國”開“三方會談”,逼著蒙古承認它獨立,順便還把外蒙古東部庫蘇古爾湖一帶劃給蒙古,玩了一手“分而治之”。
![]()
1931年,國民政府在《蒙古盟部旗組織法》里還寫著唐努烏梁海是中國的,可沒兵沒移民,光靠紙面上說,根本沒用。
雅爾塔定局:30萬去哪了?
外蒙古面積最后定在156萬,得說到二戰后期的雅爾塔會議。
1944年,那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突然“申請”加入蘇聯,蘇聯最高蘇維埃“批準”了,這事還瞞著不說,直到1948年才輕描淡寫地廣播了一句。
國民政府駐蘇聯的大使傅秉常遞了好多次照會,都石沉大海。
![]()
1945年2月,美英蘇在雅爾塔簽了個協定,里面說“外蒙古現狀得維持”,這才能讓蘇聯出兵打日本。
這“現狀”早就是蘇聯控制下的樣子了,唐努烏梁海早不算在外蒙古里了。
同年10月,外蒙古在蘇軍監督下搞“公民投票”,幾乎全票贊成獨立。
1946年1月,國民政府沒辦法,只能正式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到這時候,外蒙古從180萬變成156萬,30萬算是徹底沒了。
那這30萬到底去哪了?唐努烏梁海17萬,現在是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地區大概7到8萬,分給了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
剩下的零碎地方,比如科布多西北部、庫蘇古爾湖以東,也分別并入了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加起來正好30萬。
![]()
如此看來,這30萬丟了,對現在的蒙古影響可不小。
唐努烏梁海以前是葉尼塞河上游的水源地,森林多,能涵養水源,現在沒了,蒙古北邊的降水少了很多,土地荒漠化越來越嚴重,草原上的草也沒以前多了,靠放牧為生的牧民日子不好過。
很多牧民只能往首都烏蘭巴托遷,可這城市本來設計只能住一百萬人,現在擠了快180萬,周邊全是蒙古包搭的棚戶區。
一到冬天,大家燒煤取暖,烏蘭巴托不僅是全球最冷的首都,PM2.5也常爆表。
更麻煩的是經濟,阿爾泰的礦產沒了,蒙古又沒出海口,想賣資源只能靠中國的天津港和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運輸成本高,自己說了也不算,經濟一直很脆弱。
![]()
外蒙古少的這30萬平方公里,從來不是簡單的數字變化。
國力弱的時候,在地緣博弈里只能任人擺布,所謂的“主權”如果沒實力支撐,可能就是紙面上的東西。
現在回頭看這段歷史,與其說驚訝于30萬的消失,不如說更明白國家實力才是守護地盤的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