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靖江,一座長江邊的小城,用40年時間把“不可能”寫成了“教科書”
現在提起靖江,都知道是能跟日本掰手腕的“造船之都”。
![]()
50年前這地方還是揚州下屬的“江邊窮縣”,全縣就幾家木器社,靠斧頭鑿子造20噸的小木船,頂多給附近公社運運化肥、稻糠。
從鑿木頭到造萬噸巨輪,從窮縣到收入超省會,這靖江到底是咋做到的?
長江給的“飯碗”得接住
靖江能搞造船,首先得感謝家門口的長江。
這地方有52.3公里的深水岸線,-10米的等深線離岸邊還不到500米,30萬噸的巨輪都能停。
往內陸走是蘇中平原,沙壤土結實,剛好能搭船臺。
![]()
更妙的是長江在這拐了個“S”彎,江面寬、水流慢,船造好后試航都不用跑遠,天然的“大水池”。
有好條件的地方不少,但靖江人是真敢動手。
1985年的時候,當地造船廠(就是現在新時代造船的前身)敢舉債造第一艘600噸鋼質貨船。
船東還是浙江溫嶺的個體戶,擱當時這步子邁得可不小。
船下水那天,船臺邊上圍了上萬人,船廠書記拿著擴音器喊“咱們靖江人也能玩鐵殼船啦”。
現在聽著像口號,可當時這話一喊,全縣人搞造船的勁頭全被點燃了。
![]()
本來想,縣級單位造鋼船可能就是試試水,沒想到靖江人真接住了長江給的“飯碗”。
那之后沒幾年,本地就冒出來12家小型機械廠,專門給船廠做配件。
你看,從一開始就沒只盯著造船本身,連上下游都想到了,這眼光確實比當時不少地方遠。
專撿日本“看不上”的活
到了1994年,袁凱飛接手靖江造船廠的時候,這廠子已經快破產了。
當時全球造船是“日中韓”三足鼎立,日本占了快一半市場,高端船型基本被他們壟斷。
![]()
換別人可能就放棄了,可袁凱飛偏偏看出了機會。
他發現1萬到5萬噸的“靈便型散貨船”,日本大廠嫌利潤低不愿做,國內小廠又沒能力做,剛好是空檔。
專挑別人看不上的活,風險不小,但靖江人敢賭。
袁凱飛貸款6000萬,從烏克蘭請焊接專家,又從日本新日鐵進口鋼板,硬是把這條“縫隙”撕開了口子。
1997年交付的“虹春”號散貨輪,1.2萬噸的噸位,比日本同型船便宜180萬美元,一下子就打開了市場。
這之后靖江造船就跟開了掛一樣,2004年新時代造船批量造5.3萬噸的散貨船,不僅比日本便宜,油耗還低,歐洲船東一下就訂了12艘。
![]()
2010年揚子江船業又自主研發出1萬TEU的集裝箱船,直接打破了日韓的壟斷。
最牛的是2024年,揚子江拿了28艘LNG雙燃料超大型箱船的訂單,總額58億美元,日本船廠連投標的資格都沒有。
搞不清日本造船協會當時是啥心情,反正他們2025年的白皮書上罕見提到了“中國靖江現象”,說這已經威脅到日本高端船型的地位。
你想啊,一個縣級市能讓日本造船業緊張,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不搶單不壓價
把船造好了不算完,靖江人還琢磨著怎么讓這門生意帶動全縣富起來。
![]()
一艘30萬噸的超大型油輪,船價1.2億美元,能帶動1.6萬噸鋼材、200公里電纜、3000套泵閥的需求,上下游產值能到4.3億美元。
更關鍵的是,靖江本地配套率能到65%,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錢都留在了本地,不像有些地方,大項目來了錢卻流到外地供應商那,靖江這點想得太明白。
2023年靖江GDP有1298億,人均19.6萬。
你知道不?這數比南京、杭州都高,跟哈爾濱比更是差了快兩倍。
202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萬多,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萬。
![]()
城里最火的“濱江一號”樓盤,均價2.8萬,七成買房的是船廠班組長;鄉下誰家孩子交付了第一條船,要在村口搭棚子請三天流水席。
這種“炫富”方式比曬豪車實在多了,靖江人“不卷”的底氣,其實來自“抱團”。
新時代造船專做散貨船、油輪,揚子江船業主攻集裝箱船,南洋船舶做化學品船,三家從不搶同一單生意。
200多家配套企業沿著岸線排開,運輸半徑不超過30公里,以前造一艘船要兩年,現在40天就能交付。
2021年鋼材漲了不少,全國一半船廠都停工了,靖江船企卻一起跟寶鋼、沙鋼簽長協,鎖了18個月的價格,還把成本壓力轉嫁給了船東,保住了利潤。
![]()
現在靖江還吸引了不少人才回流,2020到2024年,常住人口多了8.6萬,35歲以下的占了六成多。
上海交大的船舶博士王澍,以前在韓國大宇造船只是個結構經理,回靖江當了研究院副院長,年薪120萬還帶股權。
靖江中專的船舶專業畢業生,起薪9000塊,比不少普通本科畢業生都高。
難怪當地流行“考不上大學不怕,只要會立焊,媳婦兒不愁娶”,這話雖然直白,但確實是實話。
當然,靖江也不是沒遇到過問題。
全球造船每十年就有一輪低谷,2009年金融危機時訂單少了六成,他們就拓展風電安裝船、海上核電平臺這些業務。
![]()
歐盟2026年要收碳關稅,他們就研發氨燃料、氫燃料電池船舶;面對日韓的“反補貼”調查,他們就跟歐洲船東搞聯合技術中心,用股權綁定降低風險。
靖江這40年,沒跟風卷,而是選準造船賽道深耕,靠錯位競爭打開市場,靠抱團協同穩住根基,最后把“大國重器”做成了“小城日常”。
現在長江口的船塢一到晚上就燈火通明,400米長的巨輪停在江面上,跟城市天際線似的。
靖江人站在江堤上指著船艏的英文字母說“那是我家造的”,這話里的驕傲,可不是隨便哪個縣城都有的。
![]()
不一定非要跟大城市搶資源,找對自己的優勢,沉下心做一件事,不卷也能贏。
畢竟,能把一件事做到讓全世界都認,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