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源Sight 王言
星巴克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中國合伙人"。
11月4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與中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博裕投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運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零售業務。
雙方簽署的協議顯示,博裕資本將持有合資企業至多60%股權,星巴克保留40%股權,并繼續作為星巴克品牌與知識產權的所有者和授權方,向合資公司進行授權。基于約40億美元(不計現金與債務)的企業價值,博裕將獲得其相應權益。
星巴克預計其中國零售業務的總價值將超過130億美元,總價值由三部分構成,包括向博裕資本出讓合資企業控股權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資企業中保留的權益價值,以及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內持續支付給星巴克的授權經營收益。
眼下,相比星巴克最初進入中國市場之時,中國消費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消費升級開始與分層并行,而咖啡市場也正經歷從高端驅動向大眾市場轉型的關鍵節點。
在這一背景下,星巴克既要守住高端市場的基本盤,又要在中低端市場與本土品牌貼身激戰;既要保持全球品牌的一致性,又要快速響應中國本土化消費需求。
在當地尋找幫手,適度從肉搏戰中抽身,也不失為一個兼顧短期生存與長期發展的選擇。
頂級資本玩家
有關星巴克中國歸屬權出售的討論,最早出現在去年。
2024年7月,星巴克在股東大會上提及引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前任首席執行官Laxman Narasimhan表示,星巴克在中國正處于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早期階段,以期增強競爭地位,加速增長和創新,取得長期勝利。
3個月后,新任星巴克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在業績會上再次強調,中國業務將繼續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這期間,傳言中有意接手星巴克中國的對象有很多。比如在8月,業內曾傳出華潤集團有意與星巴克尋求合作的消息。作為咖啡賽道的老玩家,華潤此前陸續收購了太平洋咖啡80%股權和100%的股權。
9月,星巴克透露中國業務的出售方案,這也吸引了高瓴、KKR、高瓴等眾多頂級資本競購。此外,瑞幸的大股東大鉦資本也被指有意參與競購。
10月,在一眾真假消息混雜的煙霧彈當中,競購名單進一步縮窄至博裕資本、凱雷集團、EQT殷拓集團和紅杉中國四家。現在,星巴克中國的歸屬權才算是最終落錘。
按照星巴克與博裕資本的合作內容,博裕資本可以說是通過一次性投資疊加長期收益的模式實現在星巴克中國業務的控股,這樣既能獲取控股權,又鎖定品牌授權帶來的穩定現金流,符合長線控股型投資策略。
而憑借這次大手筆并購,博裕資本也再次來到聚光燈下。
根據公開資料,博裕資本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目前,其管理總資產接近100億美元,專注大中華區私募股權投資。
近幾年,在投資并購領域,博裕資本頻頻出手,比如其一個被業內熟知的案例則是收購奢侈品"店王"SKP。
今年4月,北京市監局公示了博裕五期基金收購SKP公司股權案。5月,北京市監局批準了該收購案。而博裕五期基金就是博裕資本旗下第五期美元私募股權基金。
在此之外,博裕資本以6.67億元接手了金科股份約18.05%的股權,將持有的股份數量將由原來的2.26億股增長至3.34億股,占公司發行股本比例達到約55.91%。
此前,博裕資本還曾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蜜雪冰城、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等企業的港股或A股上市。同時,借助一些并購案例,博裕資本也上演了完美套現退出的戲碼。
比如在2017年,博裕資本以15億元拿到萬物云(萬科物業)25%股權。2021年,即萬物云拆分上市的前一年,博裕資本轉讓其持有的7.6%股權,對價約70億元。
這也意味著,博裕僅用四年時間,直接在萬物云IPO之前就實現了退出,不僅拿回了15億的投資成本,還得到了45億的投資回報,而代價也只是出手了三分之一的股權。
9.9元的星巴克?
再將目光拉至博裕資本的整體并購"宇宙"。可以說,通過投資萬物云、收購金科服務控股權等布局,作為一家頂級PE,博裕資本已經逐步入局實體商業,積累了一定的商業地產運營經驗,其有望推動其收購的消費品牌與旗下物業資源協同,提高運營效率。
比如很多消費者已經在暢想,星巴克在未來能和Costa等品牌一樣,把門店開進國內所有的SKP里。
另外,業界和消費者對博裕資本掌舵下星巴克的暢想還包括其是否進一步實現本土化,比如推出9.9元價位的低價產品。
在中國業務賣身的前幾天,星巴克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的第四財季和全財年業績報告。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國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至8.32億美元,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的同比增長。中國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同店交易量增長9%。
在2025財年,星巴克中國總銷售額為31.05億美元,整體上保持了增長態勢。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業績也是星巴克通過以價換量的策略實現的。過去很長時間,在本土品牌價格戰的壓力下,星巴克也采取了針對性的策略,比如根據用戶消費頻率發券、激活會員體系以及直接推出低價新品等。
![]()
截圖來源于星巴克小助手
財報顯示,2025財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平均客單價下降7%。整個2025財年,星巴克交易量增長4%,客單價下降5%。
可以預見的是,咖啡行業的價格戰并未有明顯停歇的態勢,各個品牌門店擴張的進程仍在持續。對于星巴克來說,在被博裕資本這一本土股東掌控之后,也許會進一步讓產品的價格下沉。
繼續下沉
新東家的履歷,也讓外界預計,星巴克中國或許會成為第二個麥當勞和肯德基。
2017年,麥當勞將中國業務出售給中信集團和凱雷資本。雙方共同合作,以最高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
2023年11月,凱雷資本退出,麥當勞全球宣布收購凱雷在麥當勞中國持有的少數股權,持股比例增至48%。去年10月,中信資本加碼麥當勞中國,交易完成后,中信資本聯合體持有麥當勞中國52%的股權。
而在過去幾年時間里,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麥當勞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
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麥當勞中國門店總數達到7227家,同比增速超過1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時,麥當勞中國將以每年1000家的門店速度擴張,并加速持續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到2028年,麥當勞在內地的1萬家餐廳將有一半位于低線城市。
和麥當勞類似,2016年,運營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百勝中國從Yum!Brands拆分,引進春華資本等中國本土投資者。此后,本土股東為肯德基等品牌在門店、渠道和供應鏈資源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資源,同時推動其在數字化等方面的轉型以及門店的持續擴張。
從星巴克與博裕資本的合作內容看,星巴克保留品牌所有權及關鍵事項否決權,確保全球品質標準,博裕則主導本地運營。這種模式類似于麥當勞中國與凱雷的合作,但博裕可能要更強調本土化。但不管怎么樣,星巴克的門店擴張速度可能會進一步加速。
在開店方面,由于門店規模較大以及堅持直營模式等原因,星巴克在中國的擴張速度要慢于瑞幸等本土品牌。而在中國市場找到合作伙伴后,星巴克開放加盟連鎖模式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在星巴克進入中國時,其部分市場采取的就是加盟代理與合資模式,比如香港、廣東市場的代理方為香港美心集團;北京等北方地區由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負責;中國臺灣和江浙滬的代理權先后被授予了統一集團。不過近幾年,在中國內地,星巴克陸續收回了上述授權,門店統一變為直營。
財報顯示,第四財季,星巴克中國新開出183家門店,新進入47個縣級市場。2025財年全年累計凈新增門店達415家。截至2025財年末,星巴克在全國1091個縣級城市開出了8011家門店。
![]()
星巴克中國線下門店
在博裕資本的角度,根據其此前投資蜜雪冰城的經歷,其在地域、商業地產資源等方面具備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星巴克門店數量的增長。在此次合作中,星巴克也與博裕資本宣布,未來會將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規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總體來看,即便一眾本土和外資品牌在價格戰中掙扎,中國咖啡市場仍具有結構性的增長機遇。只要在中國賣咖啡依然是一門賺錢的生意,星巴克和它的幫手們,依然無法拒絕這一誘惑。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