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和幾個朋友聊天,不知不覺就聊到了怎么養孩子。
一個朋友說,現在壓力太大了,總覺得給孩子的還不夠好,沒法像別人一樣“富養”。另一個朋友馬上反駁,說不能太慣著,得“窮養”,不然孩子以后吃不了苦。
大家爭論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我孩子小時候的一件事。那件事之后,我對“富養”和“窮養”這個話題,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我慢慢覺得,孩子需要的,可能既不是富養,也不是窮養。他們需要的,是一種更深層的東西,叫“滋養”。而這種滋養,跟錢的關系,其實沒那么大。
![]()
1
被“看見”的孩子,內心是富足的
我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回來悶悶不樂的。
我問她怎么了,她低著頭小聲說,班里的小朋友今天都穿了新裙子,只有她沒有。我當時心里一緊,第一反應是:“壞了,是不是我的疏忽,讓孩子產生攀比心理了?”
換作以前,我可能會馬上跟她說:“沒關系,爸爸明天就給你買一條更漂亮的!”或者講一堆“我們不跟別人比”的大道理。
但那天我忍住了。我蹲下來,看著她的眼睛,說:“哦,原來是這樣。那你看到她們穿新裙子,心里是什么感覺呀?是不是有點羨慕,還有點小失落?”
她愣了一下,然后重重地點了點頭,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
我沒再說什么,就只是抱著她,輕輕拍著她的背。等她哭完了,情緒平復了,她自己抬頭跟我說:“爸爸我沒事了。其實我的裙子也很好看。”
那件事讓我明白,孩子向你要的,很多時候并不是那個東西本身。他要的,是你對她此刻心情的“看見”和“理解”。
當她的情緒被你接住了被你允許了,她內心的那個“匱乏感”的洞,就被填上了。這種被看見、被懂得的感覺,比一件新裙子更能滋養她的內心。
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不會輕易被物質的東西困住。
![]()
2
對生活有“熱情”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我見過很多家庭,父母很有錢,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
他們給孩子報最貴的輔導班,但他們自己,卻對生活沒什么熱情。他們下班回家,就是躺在沙發上刷手機,臉上寫滿了疲憊和不耐煩。
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很難真正快樂起來。
我也見過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很普通,但父母卻活得興致勃勃。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家不大但被她收拾得窗明幾凈,陽臺上種滿了花花草草。
她不富裕,但會花心思在周末帶著孩子一起,用最簡單的食材烤個蛋糕;或者到公園找一塊草地,鋪上墊子,一家人曬著太陽看書。
她的孩子,眼睛里總是亮晶晶的,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因為他從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是“熱愛生活”。
我們總想教給孩子很多東西,但其實孩子學得最快的,是我們“做”了什么。
你對工作的態度,處理困難的方式,和伴侶相處的模式,對一花一草的感情……這些,都在悄無聲息地滋養著孩子。
一個對生活有熱情、有好奇心的父母,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3
擁有“掌控感”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自信
我們這一代父母總怕孩子走彎路,什么事都想替他安排好。
幾點起床,穿什么衣服,上什么興趣班,甚至交什么朋友。我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掌控感。
一個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掌控感的孩子,就像一個提線木偶,他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他很難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后來我開始學著“放手”。
比如,讓她自己決定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哪怕我覺得她搭得不好看;讓她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哪怕她第一周就花光了;讓她自己去處理和同學的小矛盾,哪怕我心里很著急。
當然,這個過程很難,需要我忍住無數次想要插手的沖動。
但慢慢地,我發現她變了。她變得更有主見,也更敢于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
當她靠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小問題時,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成就感,是買多少玩具都換不來的。
給孩子試錯的空間,讓他去體驗“我的人生我做主”,這份掌控感,會內化成他最堅實的自信。
![]()
滋養一個孩子,真的不需要你有很多很多錢。
當孩子有情緒時,你要愿意蹲下來,耐心聽他說完;你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味,讓他覺得人間值得;你要敢于放手,讓他去當自己人生的主角。
這些才是能真正流進孩子生命里,讓他一生豐盈溫暖有力量的東西。
我們給不了孩子一個完美的世界,但我們可以努力,給他一個充滿愛和信任的童年。這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