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麗華
清晨五點天還沒亮,養豬戶王建軍就打著手電筒鉆進豬舍。看著欄里瘦瘦弱弱的仔豬,再瞅瞅墻角堆得見底的飼料袋,他重重嘆了口氣:“眼瞅著能出欄的豬要斷糧,想擴建新豬舍、引進良種豬,可100萬的本錢沒著落,這日子真要熬不下去了。”
王建軍養豬快十年了,靠著實在勁兒把小養殖場經營得有聲有色,去年還跟鎮上的肉聯廠簽了長期供貨協議。可今年飼料價格漲了近三成,原有的老豬舍容量小、防疫條件差,想擴大規模、升級設備,一算賬得100萬——這筆錢像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他跑了好幾家銀行,要么因為養殖場沒有房產證做抵押被拒,要么審批流程太長,眼看著肉聯廠的催貨電話越來越急,王建軍急得嘴上起了好幾個燎泡。
轉機出現在東平農商銀行的“存貸款一體化營銷”中。客戶經理小張聽說了他的難處,特意上門查看養殖場情況,了解到他的經營記錄和供貨合同后,當即說:“您這情況符合我們的“魯擔惠農貸”政策,不用房產證抵押,憑養殖資質和供貨協議就能申請!”更讓王建軍沒想到的是,從提交材料到貸款到賬,只用了1天。拿到100萬后,他第一時間買了飼料,又新建了兩座標準化豬舍,引進了一批抗病性強的良種豬,還加裝了自動喂料和溫控設備。
如今再走進王建軍的養殖場,干凈整潔的豬舍里,肥壯的生豬悠閑進食,自動設備有序運轉。“現在生豬存欄量從500頭漲到了1200頭,每月能多給肉聯廠供300多頭豬,凈利潤比之前翻了一倍!”王建軍指著滿欄的生豬笑得合不攏嘴,“多虧了農商行的資金支持,不僅解了我的燃眉之急,還讓我把‘愁心事’變成了‘致富經’!”下一步,東平農商銀行將繼續踐行普惠金融初心,助力個人增收和鄉村振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聯系齊魯晚報泰安融媒中心,熱線電話:0538-69821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