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圖|AI生成
當行業不再需要那么多普通的房子時,什么才是房企活下去的資本?萬科的回答是:產品力。
國慶黃金周137%的目標完成率、上海廣州的“現象級”熱銷盤為行業寒冬帶來了絲絲暖意,與此同時,第三季度萬科通過存量資產盤活實現回款71.1億元,完成大宗交易近70億元,快速盤活資產的同時,剝離非核心業務。
在行業深度調整期,萬科正在展示其生存方式。
產品力即硬通貨
市場共識正在形成:人們不再需要普通的房子,但永遠需要“好房子”。萬科的產品力,正成為其在深度調整期最硬的“通貨”。
就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假期,萬科實現認購金額47.7億,目標完成率137%,16家地區公司均完成認購目標,萬科廣州、貴陽等多個項目銷售金額居當地榜首。
兩個現象級項目更能說明問題:上海“高福云境”,25套 1.3-1.7億級房源實現開盤即熱銷,銷售額超過上海該總價段成交總額。廣州“理想花地” 當日開盤就完成7.53億元銷售,斬獲主城區銷售套數和金額雙料冠軍。
據萬科財報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萬科營業收入達1613.88億元,其中開發業務收入達1004.6億元,按期保質完成7.4萬套房的交付。前三季度,萬科11 個首開項目均兌現投資承諾,平均銷售去化率近 7 成。
“產品力正在取代規模,成為房企的核心競爭力。”一位資深行業觀察者指出,“在當前普遍以價換量的市場中,萬科的產品溢價能力,在這輪調整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支撐這種溢價能力的,是萬科將“好房子”標準化的能力。
萬科將過往多年沉淀的經驗輸出為 24項產品標準和520項設計要求的模塊化“產品手冊”,確保每個項目都能達到基準線上的高品質。據悉,作為萬科未來城市計劃的“樣板”,上海“理想之地” 入選住建部全國首批好社區案例,而未來類似這類“好房子”也將批量涌現。
更為關鍵的是信任建設。當行業下行期,最稀缺的是購買者的信心,尤其是當人們要花上百萬去購置自己和家人的理想居所時,行業每一次的風吹草動都將打消他們購買欲望。
在全行業普遍”保交付”背景下,萬科再往前多走了一步。圍繞場景、服務、體驗、品質四個維度,提出“城市興交付”主張,打造了房地產行業的“透明廚房”。
從預售到交付,建筑工地向業主全程開放,業主可以參與監督自己新家建設的每個環節,不僅讓業主對于買房、交房更有信心,同時重塑了購房體驗。
經營服務:悄然生長的第二曲線
當開發業務承壓,經營服務業務正成為萬科新的穩定器。
今年前三季度,萬科經營服務業務收入為435.7億元,同比增長1.1%,對收入貢獻逐步提升,經營服務業務收入規模位于行業前列。經營服務業務具備輕資產,周期性弱,現金流穩定等特點,恰好能與房地產開發業務形成優勢互補,成為萬科構筑一道對抗地產周期波動的“新防線”。
長租公寓板塊表現尤為亮眼。截至 9 月底,泊寓共運營管理 28 萬間長租公寓,開業超 20萬間,出租率達 94.3%。1-9月租賃住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7.4億元,同比增長4.4%。在租購并舉的行業大趨勢下,此前很早就布局長租公寓項目的萬科在規模、效率、納保量方面均穩居行業第一。在佛山金色夢想項目上,探索的“產、建、運營一體化”模式,有效提升了資產利用率。
商業開發運營同樣穩健,1-9 月,萬科商業開發與運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62.1 億元(含非并表收入)。商業業務整體出租率達92.1%。8月底開業的鄭州嵩南印象城實現首開出租率超97%。同時作為萬科實行“輕重并舉”的重要戰略,憑借在商業運營和品牌資源的豐富積累,其已為GIC、黑石等知名機構業主提供商業輕資產運營服務,說明其商業能力已獲得國際資本的認可。
物業服務方面,萬科物業前三季度新增年化飽和收入達 16.8 億元,其中通過創新推出了彈性定價體系新拓項目 41 個,對應 1.4 億元年化飽和收入。
在物流倉儲方面,截止至三季度末,萬緯物流累計開業項目約 148 個,可租賃面積 1,046 萬平方米,出租率始終保持行業領先。伴隨冷鮮業務、零售業務物流需求的增長,萬家配業務前三季度單量同比增長3倍。
資產盤活:現金流保衛戰
對于率先喊出“活下去”的萬科來說,2025年是其關鍵轉折點。
三季報顯示,萬科今年前三季度營收1613.9億元,同比下降26.6%,凈虧損280.2億元,經營性現金流進一步惡化,冰冷的數字背后,是房地產行業整體承壓的真實寫照。
3個月前,萬科管理層在半年報分析師會議上感嘆,“做增量容易,做存量難”,道出了行業現狀。重資產如何快速變現,考驗著企業的執行力和應變能力。
2025年萬科迎來債務到期高峰。公開資料顯示,2025年萬科到期公開債總額為431.5億,不過在此之后,萬科公開債金額逐年下降,26年僅為100億元左右,27年為52億元。
為了應對短期償債風險,萬科一邊出售非主業資產等措施快速回流資金,一邊通過大股東深鐵集團的輸血,以時間換空間。
萬科對非核心業務的拆分出售可謂堅決且速度。今年8月,中旅國際完成了對萬科冰雪業務的收購。同時借助專項債等政策工具,萬科已申報36個收購項目,其中15個納入市級清單。通過規劃調整、合作開發等方式,石家莊萬科公園隱秀項目實現新增產能28億元。前三季度,萬科已通過存量盤活優化和新增產能178.4億元。
更深層的變革發生在組織架構上。今年上半年,萬科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變革,從過去三級架構,變為“集團總部”“地區公司”的二級管控,管理更加扁平、決策更為高效。
而24年、25年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更像是新管理層為了重新開始,與此前管理層權責隔離的“甩包袱”。2024年萬科計提了335.5億減值損失,今年到目前為止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43億元。當下資產減值陣痛,或將讓萬科未來擁有一個更為健康的資產負債表。
此外,深鐵的借款無疑給萬科提供了及時雨以及長達3年的喘息時間。最新公告顯示,深鐵集團將向萬科提供不超過220億元借款額度,每筆借款的初始期限不超過3年,同時借款期限還可以延長,借款利率也遠低于市場利率。
截至目前深鐵已累計向公司提供291.3億元的股東借款,萬科集團已完成288.9億元公開債務的償還,融資成本相較2024年降低6個基點,僅為3.44%。
這種支持不僅體現在資金層面,更是一種信用背書。在行業信心脆弱的時刻,穩定的股東關系成為萬科穿越周期的底氣。
從“困境反轉”的角度來看,萬科仍具有較好的品牌價值,存量資產均為核心城市優質地段,同時管理層經歷過多個行業周期,也有著多年的運營經驗,目前缺乏的僅僅是當下的現金流和時間。
如果深鐵的輸血能夠讓萬科重啟“自我造血”,或將有望成為繼蔚來汽車與合肥市政府合作后又一經典故事,在政府的助力下,房地產龍頭再獲新生。
科技賦能:面向未來的基建
公司的韌性不僅僅體現在行業低谷期的執行力,積極擁抱新變化也是其韌性的重要體現。而從房地產的黃金時代過渡到AI新時代進程中,萬科也正從“建造商”向“科技驅動的城市服務商”進化。
萬科的AI 戰略可以說非常“接地氣。在建筑設計環節,萬科在行業中首創了圖紙大模型,可實現線上審圖,目前該模型已服務內外部項目超1000個;在工程管理環節,各建設項目利用“AI數字工程管理平臺”,通過無人機和360攝像頭采集施工現場數據,目前已累計完成智能巡檢超32萬次。
除此之外,AI正成為其經營業務的虛擬中臺,深度嵌入決策、客服、供應鏈等業務環節,實現業務的降本增效。比如在物業方面,以自研“靈石”系統為決策中樞,實現99.7%的設備在線率與15分鐘級故障響應;通過自研“飛鴿”平臺,構建起行業最大規模的工單實時響應網絡。
最具想象空間的是與深鐵合作的“機器人地鐵配送”項目。萬科與大股東深鐵合作,開發可自動搭乘地鐵,規劃最優路線的全球首例機器人,并將于今年四季度逐批量產交付上線,解決地鐵商鋪配貨難、停車難、送貨成本高等問題。
上述科技產品,不僅僅服務于萬科自身,未來還將作為技術輸出,有望在房地產、物業、零售、交通等行業大規模落地,成為推動公司增長的新引擎。
在這個寒意陣陣的行業冬天,萬科努力證明:活下去不僅是一種本能,更是一種能力。從冰雪業務出售到存量資產盤活,從產品力提升到科技賦能,萬科展示了一家行業龍頭在危機中的應變能力。
而那些能夠在寒冬中調整姿態的企業,或許將在春天到來時獲得新的生機。
本內容由作者授權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場。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0699.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