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年紀不算很大,卻已滿頭白發。
這兩年來,她到處為自己12歲的兒子“申冤”,控訴本縣的一家醫院。
“兩年前,我的兒子10歲,因為意外撞擊受傷,送到醫院。”
![]()
“醫院給他渾身上下檢查個遍,撞傷沒啥大事,但醫生卻說孩子肚子里有腫瘤,必須手術。”
“起初說是微創手術,結果手術做了14個小時,微創變成開腹,還出現了大出血,家屬收到了4張病危通知書!”
“孩子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腸子也被切除了很多。”
“此后兩年,孩子不能正常吃喝,只能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還要成天掛著尿袋。”
![]()
“那家醫院也承認醫療事故,賠了20萬,但遠遠不夠孩子的康復治療——孩子這輩子,恐怕都廢了!”
當地衛健委已經介入,那家醫院面臨進一步的調查。
但無論如何,對于那個孩子、那個媽媽,悲劇已經鑄成,后果再難挽回。
尤其是,這件在網上傳開的惡性醫療事故,僅僅是奇葩個案嗎?還是說,只是醫療現狀的冰山一角?
![]()
或者說,還有多少醫院,隨時可能把方才還生龍活虎的人,“治療”得支離破碎、生不如死?
這真令人細思恐極!
凡此種種,都令人想到了集名醫和院士于一身的韓啟德,寫了一本書:《醫學的溫度》。
![]()
![]()
致命的醫德虧欠,難解的系統死結
那個男孩,雖然只是撞傷,卻檢查五臟六腑,查出了消化系統的腫瘤。
醫生自以為能夠用微創手術輕松搞定,萬沒想到,事態比自己預想得更加復雜。
最終孩子保住這條命,或許已是萬幸。
醫生的這種做法,無疑有違醫德,出了事想要賠錢息事寧人,也是自知理虧。
書中也談到了不少類似的情況。
![]()
哪怕一點小病,也要“渾身大檢查”。
如果是住院,即使因為腿部骨折,或者痔瘡手術,在一些地方,“只要本醫院能做的檢查,統統來一遍”。
因為,只要查出問題,很可能就意味著醫院和醫生的業績。
“有個胳膊劃了口子,被縫了幾針的小伙子,被查出血脂偏高,以及輕度脂肪肝,此后一年多,他每隔個把月,就來這里開藥吃,而且吃的是代煎的中藥。”
![]()
“一年多以后,他各項檢查都正常了,但醫囑一直要求他控油控鹽、戒煙限酒、堅持運動。”
“究竟是吃藥吃好的,還是改變生活習慣之后的逐漸自愈,天曉得!”
尤其是,一些科室的醫生,從病例到論文,頂著各種考核壓力。
其中一些人,自認為技術不錯,于是,巴不得找個機會表現下自己。
![]()
“一個心臟病患者,查出了肝癌,緊急做肝切除手術,非常成功,那個醫生一舉成名”,這樣的個案,并不少見。
還有一些醫生,實際經驗不足,他們急于找一些“既查出有病,又病情不重”的患者,練練手、試試刀。
給那個孩子查出有腫瘤,并且急于做手術,結果釀成慘重后果的醫生,也許上述幾種情況,兼有之。
![]()
對此,書中也只有嘆息道:
“所有的老專家,都曾是半吊子醫生,都需要一大批患者,充當自己的‘練習題’和‘成名之戰’。”
“從醫院和醫生的業績壓力,到醫生如何成長,都是近乎無解的系統死結。”
而這一切,不得不用患者的安危,來為之買單。
![]()
![]()
“為何不換個醫院?”
有些網友責怪那位母親:
“當初查出腫瘤,你為什么不帶著孩子換個更大、更好的醫院復查?為什么醫生讓做手術,你就立刻簽字?”
對這類指責,書中也有探討——作者認為,這樣的外人之言,無異于“何不食肉糜”。
畢竟,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醫生的話語,加上檢驗報告的白紙黑字,就無異于終審判決書。
![]()
事不關己,嘲笑別人,這很容易;
如果真輪到自己頭上,誰都難免內心發慌,都醫生言聽計從。
即使很多在醫院工作了一輩子的醫生,老了病了,也同樣如此。
“隔科室,如隔山”,心外科的老專家,在牙科或者呼吸內科,都是個外行人,就是個普通患者。
![]()
何況,有些醫生為了自己的目的,有意無意地渲染病情的“緊急程度”:
“再找其他醫院,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耽誤了病情怎么辦?”
對醫生言聽計從,對于大多數患者及其家屬,是再正常不過的情形。
尤其是,形形色色的醫療事故,一方面永遠不可能降低為零,總會存在、發生;
![]()
另一方面,畢竟是很小的概率。
那個孩子,以及他的媽媽,被小概率的厄運,不幸擊中。
他們值得同情,值得大家的援手;
同時,請不要用局外人的“事后諸葛亮”之論,來苛責他們,或曰給他們的傷口“撒鹽”。
![]()
![]()
孩子的將來,應該怎么辦?
如今,那個遭受醫療事故的孩子,僅僅十歲出頭,就已經無法吃喝拉撒,無法正常生活。
20萬賠償,顯然遠遠不夠,愁白了頭的母親,到處申訴、喊冤。
然而,即使醫院受到嚴肅處理——最極端的講,被責令永久停業,醫生全部離職——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嗎?
或者,靠熱心網友的捐助。
![]()
但是,孩子能靠網友的善心,過一輩子嗎?
書中的建議是:相關制度,必須不斷完善。
比如賠償金(背后也許是醫院參加了針對醫療事故的商業保險),幾十萬的金額,在十幾年前也許是一筆很大的數字;
但放在今天,就明顯跟不上時代發展。
這樣的關鍵細節,必須與時俱進。
![]()
否則一旦出了問題,因循老舊的處理方式,無異于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再如,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棘手情況,除了自己硬著頭皮蠻干,還有沒有其他可行的選項,可以制度化的方案?
也許,醫院之間可以聯網,一方遇到緊急的難關,附近其他醫院的相關專家,可以通過醫院之間的內部網絡,協同處理。
書中特別指出:這些細節的完善,是從醫者站在患者利益的良知,是人性溫度的體現。
但愿書中的苦口良言,能被更多醫院“聽進去”;
但愿那個孩子、那個家庭的醫療慘劇,今后不要再次重演……
請在右下角“點贊”“在看”
第一時間閱讀文章
好看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