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困局未徹底解決:鰱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保住了什么?
誰能想到,杭州人喝的每一口自來水,可能都離不開湖里的魚。
作為華東 1500 萬人的 “大水缸”,千島湖靠放養鰱鳙魚護水 60 多年,這魚被稱作“保水魚”,一年能賣 3472 噸,還撐起 20 億產業鏈。
但是,千湖島的水質隱患仍然沒有完全解決,藍藻風險仍在,污染源還在切換,這場 “以魚護水” 的持久戰,到底保住了什么,還存在什么隱患。
千湖島其實是一個水庫,位于千島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現在看著清澈見底,但曾差點被藍藻毀掉。
1959年9月,因為倒流孔被封住,水庫把新安江的上游攔截住了,導致蓄水量越來越多,隨之長時間的累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就是新安江水庫。
![]()
之前的山川被水淹沒了,只剩一個頂部,所以演變成了107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這就是“千島湖”名字的由來。
千島湖是全球三大千島湖之一,長約150千米,寬約10多千米,最深處可達100多米,水深平均30.44米,占地面積約為580平方千米,湖中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米。
1998 年,發現湖面飄著藍綠色的 “臭泡沫”,當年捕魚量從 300 多萬斤暴跌到 70 萬斤,連自來水都帶怪味。
1999年,千湖島水質變差了,魚產量變低了,查來查去,罪魁禍首竟是:湖中長出的大量的藍藻。
大量藍藻覆蓋在千湖島的水面上,把陽光給阻隔了,使水中含氧量大大降低,并且藍藻在晚上還會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這也是魚產量變低的因素之一。
![]()
藍藻還能產生一種叫做肝毒素的物質,能夠直接使魚類的鰓組織和肝臟破壞掉,這是魚產量變低的另一個因素。
千島湖不僅產出水生生物,還是附近城市居民的用水源頭,這不僅僅影響了農業灌溉,也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用水安全問題。
好端端的千湖島,怎么爆發了藍藻危機。
經過專家的現場研究考察后,得出結論:是人為造成的。
![]()
千湖島中有13科83種魚類,鳙魚、鰱魚、草魚、青魚樣樣都有,并且當地的人工養殖漁業非常發達。
在這些魚中,鯰魚、鱸魚和鱖魚的經濟價值比較高,所以養殖戶就大量的飼養繁殖,根本就不在乎水中生物的平衡生態。
因為人工飼養了大量的鱸魚、鱖魚,使藻類“天敵”的鰱鳙魚所生存空間被大大擠壓,從而使千湖島內鰱鳙數量越來越少。
沒有天敵的控制,藍藻就瘋狂的大量繁殖,形成藻華。
鰱鳙魚每長 1 公斤,就能吃掉 40 公斤藻類!它們就像水里的 “吸塵器”,連藻類生長必需的磷都能一起帶走。
![]()
浙江安徽兩地迅速開展合作,計劃每年向千島湖人工投放大量1齡、2年鰱鳙。
為什么必須得讓鰱鳙來治理海藻,難道其他魚不可以嘛。
鰱鳙的腮非常的細密,能把徑50~100微米的藍藻吃掉,其他魚在先天方面,是比不上鰱鳙的。
并且鰱鳙對藍藻的消化率可達到70%-90%,這得益于有一個比體長,長5~10倍的腸道,其他魚會出現吃不干凈藍藻的情況,甚至會一直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長。
![]()
鰱鳙就完美適配,能夠長期食用藍藻,還不會對身體產生損傷,完全就是藍藻的天敵。
鰱鳙作為千島湖“保水魚”后,保障了農業的灌溉和周邊居民用水的健康。
目前千湖島水質處于穩定狀態,被國家授予一級飲用水源地,但為什么還存在潛在危機。
千島湖要面臨農業面源的污染,但一遇極端洪水,污染源就切換了 —— 洪水沖刷支流的陳年污垢,還讓污水處理廠超負荷溢流。
這意味著,平時防著農田,洪水一來卻要對付污水,之前的治理方案根本跟不上節奏。
![]()
千湖島最大的潛在危機就是:“保水魚” 鰱鳙的控制。
一邊要保衛周邊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一邊要讓漁民活下去,這比想象中難。
為了平衡,浙江淳安縣有嚴苛的規矩:鰱鳙魚年投放量必須超 60 萬公斤,捕撈要限額,不足 2.5 公斤的幼魚撈上來必須放回,收購幼魚最高能吊銷執照。
150 人的護漁大隊常年巡邏,連 84 條河流都設了季節性禁漁區。但漁民的生計問題始終沒徹底解決,淳安至今有近 8 萬人口外出務工,旅游產業只能吸納 2.6 萬人就業。
![]()
存在了“保水” 與 “吃魚” 的矛盾。
鰱鳙魚養太少,控藻效果下降;養太多,又會擠壓其他魚類生存空間。
2017 年鰱鳙魚供應量比 2000 年漲了 17 倍,雖然沒影響水質,但生態學家已經預警:單一魚類過多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
千島湖 60 年的 “保水魚” 實驗,說到底是在回答一個問題:人類怎么和自然共處?
首先要以科學的方法治理生態問題,不能僅僅只憑借人的經驗,當初以為鰱鳙魚越多越好,后來才發現會出現一系列的后續問題。
![]()
其次是生態要保持平衡的狀態,不能過于極端,全禁漁會讓漁民失業,過度養殖會破壞生態,要在兩者中取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如今的千島湖,依舊還在和潛在危機搏斗著,“保水魚”鰱鳙 保住了水源問題,保住了 20 億產業鏈,也保住了城市居民的飲水健康問題。
也正是千湖島這一成功案例,讓其他飽受海藻問題的湖泊,得到了投放鰱鳙這種“保水魚”的方法,每一個湖泊清澈的背后,都有鰱鳙魚的功勞,更有科學的守護。
但是生態保護從來沒有終點,而是一場需要智慧和耐心的持久戰。
![]()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