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區是全國經濟和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這里好大學多、離首都近,常年吸引大量外省市學生報考。高校多,機會多,本來應該是考生家長的優勢選擇時間。
![]()
近些年,在高校招生這個環節里出現了欺騙情況,有些違法分子以招生為借口,編造不存在的學校或者冒用類似的名字來騙錢。他們通常會許諾“保錄取”、“內部名額”,還有就是說不需要按照程序去填報志愿等等,這些說法能夠吸引那些急于讓孩子入學的家庭。他們的目的很簡單,收取費用之后就會消失不見,甚至根本不會給學生提供合法學歷。
權威媒體曾經報道過核查結果,京津冀地區查出的這類問題學校有一百多所。被騙的學生和家長付出了金錢、耽誤了時間,最后拿到手的證書不能被用人單位或者高校認可。這個事情對于想要報考的人來說風險極大。
![]()
這些假學校玩的把戲主要分為三類。第一種就是用和名校聽起來差不多的名字來迷惑人。“華北科技大學”“首都師范學院”這種名稱一看就容易讓人聯想到含金量高的“華中科技大學”或者“首都師范大學”,名字相近會讓家長們忙著去查,最后花了錢入學卻拿不到社會認可的學歷。
第二類是盜用歷史上的曾用名,有一些真正的高校歷史上確實有過不同的校名,一些不法分子就把這些老名字拿過來用,“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經濟學院”,要是你不仔細查,就可能以為這是正規院校的舊稱又開始用了。其實正規名單里頭早就不用這些名稱了。
![]()
第三類是掛“國字頭”或地名做幌子,有些真校用諸如東北、華東、華南、中國這些華北師范大學,中國民航學院這種名字一出來,再配上漂亮的招生簡章和網站信息,簡直能讓人真假難辨。
假高校為了顯得有可信度,會制作一些看起來很正規的宣傳材料,搭建一個像模像樣的網站,印制招生簡章和假證書。然后他們會利用微信、朋友圈、QQ群之類的渠道去散播信息,承諾可以快速錄取或者安排工作,這些宣傳在視覺效果以及話術上都會經過包裝處理,沒多少經驗的家長和學生很容易就會上當受騙。
![]()
判斷是不是真的學校其實很簡單,不需要懂很多知識。第一步要看這個學校有沒有在教育部門公布出來的在校高校名單上,名字要完全一致不能有差錯;第二步查一下學校的辦學許可和登記信息,正規大學肯定會有辦學資質、校址之類的資料;第三步留意招生錄取的過程,正常的招生都有統一的錄取辦法和公示渠道,不會偷偷摸摸地繞過高考或者省招辦就給考生發名額;第四步要是聽到“保證能錄進去”、“內部指標”、“不用填志愿”這些話就要警惕起來;第五步還可以去當地的教育考試機構或者是教育局那里驗證真假,必要時讓對方拿出可以被查證的信息材料來。
有些小細節也能看出風險,正規高校的網站域名一般跟學校名稱差不多,信息更新有條理,聯系方式能查到;假學校的網站域名很奇怪,電話是個人手機或者虛假辦公地址。宣傳材料里如果嚇唬人、字跡錯漏很多,或者是要求先交一大筆錢做保證金,這都是危險信號,任何要通過私人賬號匯款的招生行為都要小心。
被虛假高校欺騙會帶來金錢損失、學習中斷以及學歷不被認可的結果,有些學生得到的所謂畢業證無法用作就業或者繼續升學之需,要想彌補起來既費時又困難,許多家庭要重新規劃考試與學習事項,心理負擔也隨之加重。
給即將面對高考生和家長,特別是要參加2026年高考的學生家庭提個醒,在報名前要做好事先準備核查清單。多用官方渠道去核對信息,減少相信來路不明廣告、朋友圈推薦的事。碰到疑似招生信息可讓對方交出教育主管單位的批準文件,并把學校名稱、辦學地點、聯系方式同教育部或者地方招考機構公開的信息進行比較對照,倘若存在問題就要向教育部門舉報,以防止更多人受害上當。
社會方面也要持續關注,學校、教育監管單位以及媒體要繼續排查并公布可疑名單提醒大家。網絡平臺也得加強管理減少虛假招生信息的流傳。家長和學生在分享信息時需標明來源,不能把沒核實過的廣告當成事實去傳播。
識別真假高校的關鍵是不要被表面信息所蒙蔽,要依賴權威渠道來驗證,并且對待任何所謂的“捷徑”承諾都要持謹慎態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官方發布的院校名單以及正規的招生程序上,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被騙風險的發生,希望每個填報志愿的家庭都能做好檢查工作,讓孩子走一條合法又正規的道路去升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