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我們在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的智慧農業中試基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鹽堿化沙土地上,去年玉米和小麥的畝產分別達到了854.8公斤和694.3公斤。”近日,在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國際農機展”)期間舉辦的“數智賦能機藝融合”圓桌對話平臺交流活動中,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智慧農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潘超展示了一組數據,這組數據的背后離不開數智化對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賦能,“這源于基地構建的數字農服體系為農戶提供了敢對產量保底的智慧農業全程托管服務。”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重要途徑,而農機社會化服務則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內容。農業機械裝備的更新換代、優化升級和智能化信息化提升,不僅可以著力提升農機裝備水平與服務能力,更可以推動智能技術與農業生產融合,拓寬社會化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質效。在本屆國際農機展上,記者也走訪了多個展區與分會論壇,探尋農機社會化服務如何進一步提質升級。
聚焦多元場景 突破短板弱項
作為中國農業機械行業的年度盛會,本次國際農機展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眾多參展商和專業觀眾。40-340馬力CVT系列智能拖拉機、液壓翻轉犁、打捆機、18行電驅精量播種機……在濰柴雷沃的展區,記者看到了多款前沿高端農機具,全面覆蓋了“耕、種、管、收”的農業生產全環節。
農機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無疑可以為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更多地塊奠定堅實基礎。記者發現,該展區的多款農機都是針對特定的農業場景研發,更精準地解決了當前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存在的難點與痛點。例如雷沃E3404-8H油電混合動力拖拉機,瞄準的是東北、西北地區的大地塊犁耕、深松、聯合整地等重負荷作業痛點,采用ECVT(即電子無級變速箱)技術路線,可實現0至40公里無級變速,相較常見混動路線,傳動效率提升10%以上。
專為中小牧場和果園打造的雷沃E504ET-3純電動拖拉機也備受關注。這款產品擁有58度大容量磷酸鐵鋰電池包、三電智能熱管理技術、1小時快充與最長10小時的續航能力,不僅實現了零排放、低噪音,還能配套多種復式機具,輕松完成犁耕、旋耕、運輸等作業。“這款拖拉機低噪音、無污染,可以配套多種農具,還可以選裝L2級的輔助駕駛系統。而且它續航持久,快充一小時即可工作8至12小時。”濰柴雷沃展區工作人員周煒杰向記者介紹道。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的農機展區也帶來了多款令人矚目的農機產品。“今年我們這款XT2204-6DK動力換向拖拉機特別受關注,這也是我們的主推機型。它比較適合中大型地塊作業,操作更舒適靈活,可以帶來高效及規模化作業的新體驗。”工作人員張磊表示。除此之外,記者還看到了適配水田、旱田作業工況,確保收獲全流程精準適配的XC440玉米收獲機、XR720水稻收獲機等多款產品。
9月以來,我國黃淮海地區遭遇持續連陰雨,導致部分農田積水、土壤偏濕,機械下地困難,秋收對履帶式收割機的需求進一步加大。記者注意到,該展區展示了新上市的XRC320履帶式玉米收獲機,這款收獲機有效解決了連續陰雨天氣下玉米收割的難題,保障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作業效率。
在浙江久大橡膠履帶公司的展區,創始人朱順輝正忙著接待來咨詢和尋求合作的農機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等。“黃淮海地區的連陰雨天氣下,正是履帶式收割機發揮作用的時候。履帶代替輪胎就不會陷進地里,有助于機械化作業。我們公司除了自主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各類工程機械用橡膠履帶外,也可以對非履帶式農機進行重新設計開發和改造,現在已經有幾家來與我們接洽合作的客戶。”朱順輝對記者說。
搭配“智慧大腦” 提升服務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展會將智慧農業板塊作為核心展示內容,這已是國際農機展連續3年將其列為重點主推板塊。現場不少企業展示具備更高階輔助駕駛、智能監控、精準作業等功能,集成了衛星定位、傳感器和大數據等技術,可實現農業生產精準化和高效化的新型農機產品。
當農機社會化服務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牽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記者注意到,本次國際農機展的多場分會論壇都聚焦于這一話題。由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分會、農機維修分會聯合主辦的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座談會提出,農機社會化服務信息化建設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益,并要求遴選適用的信息系統,加快建立農機社會化服務數字化平臺和直聯式溝通渠道,加強對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的指導服務。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該縣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舉措。近年來,郯城縣創新探索“234”工作法,在全縣劃分南北片區,圍繞提升打造2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整合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購置補貼、高標準農田建設3大項目。“在社會化服務過程中,我們緊盯訂單作業、跨區作業、土地流轉、現代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4大環節,推出全托管、半托管等多元服務,全縣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年服務農戶7萬余戶,完成作業服務面積達140萬畝次,實現經營收入超1.37億元。”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郯城縣將持續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智能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農機安全工作委員會發布“智慧農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平臺”并介紹物聯網設備接入、作業質量監測等核心功能,同時啟動首批天使用戶招募計劃。
在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與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舉辦的“數智賦能機藝融合”圓桌對話平臺交流活動中,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主任陳忠毅認為,當前,智慧農業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對農墾而言,就是要緊跟智慧農業的趨勢脈動,大力發展數智化農牧場,為智能化農機和農機無人化提供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
“下一步,我們要以深入推進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和‘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地方’兩大行動,穩步推進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精細化養殖、農機自動駕駛的技術試驗示范,加快解決數智化與農藝制度、農業經營方式、農牧場建設相融合的瓶頸,滿足中小型生產經營主體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需求。”他表示。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趨勢下,傳統畜牧業也正開啟“智慧養殖”新時代。在2025中國牧場大會啟動儀式暨草食畜牧業機械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研討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辛曉平提出,基于信息技術的高水平管理是草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未來草原牧場的特點是智慧管控,包括天網巡牧場、地聯驅牛羊等環節。四川農業大學教授王之盛聚焦機械化數智化提升肉牛精準飼養,在他看來,人工智能系統可賦能肉牛精準管理技術,幫助實時監測牛群行為,為精確飼養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在傳統農業向智能化加速躍升的關鍵階段,AI“超級大腦”正在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機社會化服務注入更多科技力量。本屆國際農機展期間,濰柴雷沃發布了智慧農業AI大模型,該模型采用“云端協同”的架構,不僅可實現整車路徑規劃、自動避障、故障預警與智能診斷等功能,還能為現代農業輸出科學種田方案與農事決策建議。(農民日報全媒體記者 鐘欣 祖爽 龐博)
來源:農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