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工科高校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特色培養商科人才?近年來,合肥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科依托學校工科優勢,在協同育人模式、教學創新、師資建設和就業指導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探索。
構建“科教—校企—國際”互融的協同育人模式。學校以“數據科學與智慧社會治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建設為抓手,推進多學科交叉融合。設立創新創業研討廳、電子商務創客實驗室等實踐平臺,組建高校教師與企業專家共育團隊。積極拓寬國際交流渠道,邀請海外知名學者講學,幫助學生把握學科前沿與行業動態。
創新“立足工科、面向產業、深耕基礎”的教育教學模式。立足工科優勢,面向產業需求,學校構建了多層級、多模態的課程體系,融合管理理論、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內容,打造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企業管理學”。教師團隊編寫《智慧會計》等系列省級規劃教材,推動課程與教材同步更新。同時,鼓勵學生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法開展探索性研究,提升科研與創新能力,并通過參與企業競爭模擬大賽和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新與思辨能力。
形成“內培外引聚人才、多管齊下促就業”的管理機制。學校通過“院士領銜—四青支撐—職稱晉升”教師梯隊建設,完善教學督學委員會等質量評價體系,引導教師重視本科教學,增加教學投入。通過教學津貼、成果獎勵等措施,鼓勵教師深耕教學教研,逐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施“遠航”就業指導計劃,針對不同學段學生提供分層分類全程指導:本科階段開展職業啟蒙與能力提升教育,研究生階段注重責任意識與個性化輔導,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與適應力。
一體化培養商科人才。面向數智時代,學校探索工商管理學本科與研究生教育一體化改革,形成了“課堂教學+企業家進課堂+案例研討+專題講座+企業實踐”的全鏈條教學模式。學校開展“百師進百企”活動,教師走進200家校友企業深入開展調研,將管理理論送到企業一線,將實踐案例帶回課堂,促進理論與實踐的雙向轉化。
目前,學校工商管理類多個專業已建成國家一流本科專業,“企業管理學”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多門課程入選安徽省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學校在以工為基的商科建設中探索積累了可推廣的經驗,為工科高校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了重要借鑒。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5日 第06版
作者:孫超平 彭張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