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陜西高鐵網絡圖,西安“米” 字型中的銀西、大西、西成、鄭西等既有線路構成的骨架早已成型,而填補“米” 字型最后缺口的三條新線,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推進。可以說西安“米”字高鐵2026年成型已進入倒計時,年底就將通延安、明年還將連武漢!
一、米字成型進行時:三條新線的沖刺
西延高鐵作為陜北首條高鐵,全長299.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目前已進入運營前最后調試,CRH380AJ 型檢測列車跑出了385公里的試驗時速,全線11座車站主體也已完工。年底通車后西安至延安將從2.5小時壓縮至1小時,洛川蘋果40分鐘即可到達西安市場。
![]()
西安米字型高鐵
而連接武漢的西十高鐵陜西段也已在10月底完成鋪軌,全線計劃2026年6月通車,到時候西安至武漢也將只要2個半小時。
西安往安康的西康高鐵全線20座隧道也已貫通, “四電工程” 也正加速推進,也是計劃2026年6月通車,到時候西安至安康將進入 “1小時通勤圈”。
“這三條高鐵的通車,西安米字主骨架就真正閉環了。”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的工作人員指出,南北向通道貫通陜北、關中、陜南,東南向直連武漢。
二、速度提升,資源流動加速
高鐵帶來的不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資源流動的加速。西延高鐵將陜北納入西安1小時經濟圈,西康高鐵改善陜南山區交通,待2029年延榆、康渝高鐵通車后,安康至榆林只要3小時,陜西 “市市通高鐵” 目標將全面實現。
黃帝陵、壺口瀑布等景區將形成 “1小時旅游圈”,西延高鐵沿線旅游收入每年預計可增長25%;秦巴山區農產品借助西十高鐵可更快對接長三角市場;西康高鐵通過串聯成渝,可形成西部南北大通道。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測算,三條線路全部運營后,將直接帶動沿線GDP增長超300億元。
![]()
西十、西康高鐵
西安將形成 “1小時都市圈、2小時關中城市群、3小時全國主要城市” 的格局,與鄭州、武漢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米字樞紐的 “速度競賽”
在西安米字型高鐵加速形成的同時,其他城市的米字型高鐵也在發力:
鄭州:作為首個成型的米字樞紐,正推進 “米字加環線” 建設,鞏固中原優勢,但西部輻射能力較弱;武漢:沿江高鐵武宜段即將通車,規劃中的武杭高鐵將補全東南缺口,瞄準 “九省通衢” 升級版;重慶:米字型雛形也已初步形成,但北向通道仍顯薄弱。
“西安的優勢在于填補了西部高鐵網絡的空白。” 鐵路專家指出,隨著延榆、康渝高鐵推進,西安將成為連接京津冀、長三角、成渝、蒙西的唯一樞紐節點。
![]()
西延高鐵
四、續建 “米字外延線”
即便米字主骨架即將成型,陜西的高鐵建設仍未減速,目前仍有多條高鐵在建,將續建 “米字外延線”。
其中延榆高鐵正加速推進,2029年通車后將銜接呼包鄂榆城市群與京津冀;康渝高鐵建成后西安至重慶僅需2.5小時;西安東站這座13臺27線的特大型樞紐正加緊建設,2026年將與西十、西康高鐵同步投用,年發送旅客達3650萬人次,成為西部第二大鐵路樞紐。
除此之外,陜西還有一批規劃中的高鐵,包括西韓城際鐵路,將連接西安與韓城工業基地;漢中至巴中高鐵正爭取納入我國“十五五”鐵路規劃;太綏高鐵正推進可研前期工作,銀川至綏德高鐵、榆林至忻州高鐵、蘭漢十高鐵都在規劃中。
西安米字型高鐵成型并不是終點,陜西高鐵未來不少高鐵線路有望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