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29日,一向溫和穩重的李在明,這次在與特朗普會晤時提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想法。
他直言要讓美國提供核燃料,建造能對付中國的核動力潛艇,這與他上臺后改善中韓關系的承諾形成鮮明反差。
韓國的真實意圖是什么?此舉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編輯:口蘑
李在明當面攤牌:我要核燃料,對付中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韓國,與上任還不到半年的李在明,在慶尚北道慶州市的國立慶州博物館見了面。
這場會談一開始就被韓國媒體貼上了“安保優先”的標簽,誰都沒想到,剛開場李在明就把一個重量級議題擺到了臺面上。
當著特朗普的面,他直接說想讓美國給點核動力潛艇用的核燃料,這個請求以前從未有過。
![]()
李在明當時解釋得挺具體,說韓國現在手里的21艘潛艇全是柴電動力的,在水下待不了太久。
想長時間跟著中國和朝鮮的潛艇根本不現實,所以他拍了胸脯保證,只要美國肯給核燃料。
韓國自己有技術能造出裝常規武器的核動力潛艇,既能守住半島周邊的海域,還能幫美軍減輕點這方向的壓力。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特意強調“常規武器”,就是怕被人抓住“搞核武器”的話柄。
![]()
畢竟這可是個敏感雷區,誰都不敢碰,但這份小心翼翼恰恰暴露了他內心的焦慮與渴望。
面對這種以前從沒見過的請求,特朗普當場就給了積極回應,他提了一嘴朝鮮正在造核動力潛艇。
說韓國確實該跟上節奏,還明確說美國想和韓國在造船、共同防御這些領域好好合作。
韓國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室長魏圣洛,在記者招待會上又補了一句,說閉門會談的時候特朗普特別理解韓國的需求。
![]()
這一下就讓外界看明白了,韓國想造核潛艇這事兒,以前可能只是私下琢磨,現在已經擺到美韓合作的臺面上了。
還有個點值得說道說道,這是韓國政府頭一回正式說想搞核動力潛艇,韓國媒體分析,李在明只提“要燃料”不提“要技術”。
其實是在暗示韓國在核潛艇用的小型反應堆技術上已經有點突破了,慶州那邊有個“文武大王研究所”,今年就要完工了。
那地方一直琢磨小型模塊化反應堆,這種技術理論上是能用到潛艇上的,這可不是空穴來風。
![]()
韓國的核潛艇夢,一場精心編織的“依附型自主”
李在明敢直接跟美國開口要核燃料,絕對不是腦子一熱的決定,背后藏著韓國這些年攢下的技術底氣,還有越來越重的安保焦慮。
就拿10月22號剛下水的“蔣英實”號來說,那可是3600噸級的潛艇,光看這個就能知道他們的實力。
韓國軍方有人私下透露,現在潛艇的艇體技術已經完全摸透了,真要造更大的,無非就是把尺寸放大點。
![]()
至于反應堆,韓國原子力研究院這些年沒少做民用核研究,在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系統上也有不少積累。
雖然還需要點時間,但真不是沒可能的事兒,不過真正讓人頭疼的卡點,是核燃料能不能用于軍事。
現在生效的《韓美原子能協定》要到2035年才到期,里面寫得明明白白,韓國鈾濃縮的純度不能超過20%。
還不能搞乏燃料后處理,更別說把核燃料用在軍事上了,這條法律鎖鏈,牢牢拴住了韓國的核野心。
![]()
所以李在明當時也順帶跟特朗普提了,想讓美國幫忙推動修訂這個協定,要是規則不改,就算美國給了核燃料。
韓國也沒法用在潛艇上,那不白忙活了嘛,這就好比給了你最先進的跑車,卻不給你鑰匙。
比技術卡點更直接的,其實是安保壓力,李在明政府上臺后,老說半島周邊的安全形勢變了。
尤其是朝鮮潛艇力量發展得快,這讓韓國心里發慌,早在9月份,朝中社就報道過,金正恩已經把造核潛艇當成國家優先要做的事。
![]()
這種情況下韓國自然想“跟上腳步”,更有意思的是,李在明還特意提了“中國潛艇”。
這跟他之前接受CNN采訪時說的“中韓關系有點微妙”能對上,外界都覺得,他這是想主動靠向美國。
加入美國“制衡中國”的陣營,用安保合作換美國的技術支持,還有個沒明說的心思,就是想少依賴點美軍。
![]()
李在明老說“能幫美軍減輕負擔”,其實是摸準了特朗普政府的心思,特朗普一直希望盟友多承擔點防務責任。
畢竟韓國每年都在增加國防預算,要是自己能造出核潛艇守住海域,美軍就能把更多資源調到別的地方去。
這種聽起來“雙贏”的說法,確實容易讓美國動心,但這更像一場精心計算的交換。
![]()
顛覆認知:核潛艇對韓國是“用不上的多余本事”!
不過要是往深了想,這事兒看著像美韓“雙贏”,其實藏著不少麻煩,不光可能把東北亞的局勢攪亂。
韓國自己說不定也會掉坑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讓地區軍備競賽變激烈,朝鮮本來就把核潛艇當成核心威懾力量。
要是看到韓國靠美國支持搞出了同款裝備,肯定會加快自己的研發進度,說不定還會提前部署潛射彈道導彈。
![]()
到那時候,半島的軍事平衡只會更脆弱,誰都沒法安心,國際社會擔心核擴散也不是沒道理。
雖然韓國一再保證“只造裝常規武器的核潛艇”,但核燃料用于軍事本身就很敏感,彭博社早就說過。
就算是為了造核潛艇,允許韓國搞乏燃料后處理,也可能給發展核武器埋下隱患,要知道美國上世紀70年代簽《韓美原子能協定》。
最核心的目的就是防止核擴散,現在要是破例給韓國軍事核燃料,其他國家會不會跟著學?
![]()
這對全球核不擴散體系來說,絕對是個沖擊,更關鍵的是,就算韓國真拿到核燃料造出了核潛艇。
也未必能達到“安全目標”,從地理上看,韓國雖然三面環海,但周圍圍著中國、俄羅斯、朝鮮、日本。
海上根本沒多少縱深,核潛艇最擅長的遠洋續航優勢,在這里根本用不上,黃海和日本海的海域窄。
海岸線又密,韓國的核潛艇一出動,很容易被中國和朝鮮的反潛網絡發現,反而成了顯眼的攻擊目標。
![]()
軍事專家都看得明白,韓國要做的沿岸巡邏、反潛防御這些事,現在的柴電潛艇完全夠用。
搞核潛艇根本就是“用不上的多余本事”,這就好比為一條魚配上一副昂貴的陸戰裝備,完全用錯了地方。
另外還有個躲不開的問題——成本和對美國的依賴,核潛艇的維護運行成本,比常規潛艇高好幾倍。
而且后續的燃料補給、技術維修,都得靠美國,到那時候,韓國說的“自主防務”。
![]()
不過是換了種方式依賴美國而已,就像有分析說的,就算美國給技術,也只會給些“去核化”的空架子。
真正關鍵的戰略武器系統,絕對不會開放,最后韓國可能就是花了大價錢,給美軍當了個“水下哨兵”。
根本沒拿到真正的主動權,中國外交部之前就明確說過,中韓關系不該受第三方影響。
得互相配合推進合作,現在李在明把中國當成“防務目標”,還想靠美國的核燃料實現自己的野心。
![]()
這無疑給中韓關系添了不少障礙,把一手本可以打得很好的經濟牌、地緣牌,親手打爛了。
三重致命打擊:一場自我實現的地區災難預言
韓國的核潛艇計劃,無論成功與否,都將打開潘多拉魔盒,一場自我實現的地區災難預言正在上演。
首先,它將無可避免地觸發一場地區軍備競賽,朝鮮已經明確將核潛艇列為國家優先事項。
韓國的刺激只會讓其更加瘋狂地推進,甚至可能不待成熟就強行服役,這就像在一個堆滿干柴的房間里點火。
![]()
其次,此舉將對全球核不擴散體系構成嚴重沖擊,如果美國為韓國破例,那么“核不擴散”原則將淪為可以隨意變通的空頭支票。
日本、甚至臺灣地區都可能產生“我也可以”的沖動,屆時,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最危險的核火藥桶。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點,韓國將陷入更深度的“依附型自主”陷阱,以為拿到了核潛艇就等于掌握了安全主動權。
![]()
實際上卻是把自己的國防命脈更緊地捆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后續的燃料、維護、升級,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美國的點頭。
這種“自主”不過是租來的體面,看似風光,實則喪失了最核心的戰略獨立性,韓國的困境,是所有中小國家在大國博弈中求生存的縮影。
他們渴望得到尊重,渴望擁有安全感,但在“安全困境”的引力場中,任何追求“絕對安全”的努力,最終都會被扭曲為通往“集體不安全”的加速器。
![]()
韓國的核潛艇夢,看似雄心勃勃,實則是一場在錯誤時間、錯誤地點、因為錯誤理由而追求的錯誤目標。
它像一則現代寓言,深刻地揭示了在無政府體系的國際舞臺上,一個中等國家在追求安全與自主的道路上,是如何一步步將自己和鄰國推向更不安全的深淵。
歷史的警鐘,正在為韓國而鳴,也為所有在“安全困境”中掙扎的國家而鳴。
![]()
結語
追求絕對安全的野心,最終只會把所有人推向更不安全的深淵,韓國的核潛艇計劃是這則現代寓言最生動的注腳。
無論成功與否,該計劃都已打開潘多拉魔盒,東北亞一場圍繞核潛艇的軍備競賽,恐怕在所難免。
當核武器成為大國才能擁有的“奢侈品”,中小國家的安全感又該何處安放?這或許才是我們更該思考的問題。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