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2400 字
閱讀完約5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 林珂
隨著三季報披露完畢,白酒上市公司中保持業績正增長的僅剩下貴州茅臺和山西汾酒。整體承壓明顯、頭部企業增速放緩、營收與利潤齊跌,成為白酒行業上市公司三季報的關鍵詞。
那么,白酒行業如何穿越迷霧?大浪淘沙之下,誰將擱淺,誰又能揚帆遠航?金融投資報記者為此一探究竟。
![]()
制圖 文宛
第三季度壓力加速釋放
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的背后,頭部企業分化加劇。貴州茅臺增長放緩,而多數酒企則出現營收、利潤齊跌的情況。隨著所有上市白酒企業交出前三季度成績單后,顯示這場行業寒冬在第三季度加速蔓延。
隨著時間的推移,白酒行業利潤還能維持同比正增長的企業在快速減少。就今年來看,中期還有7家白酒企業勉強維持利潤增長率,但到了三季度末,還能保持正增長的公司僅剩下貴州茅臺和山西汾酒。
盡管上述兩家公司能維持正增長,但分季度來看,其經營情況依然承壓。
就貴州茅臺而言,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6.36%、6.25%,但第三季度上述兩項指標的增速已下滑至0.56%、0.48%,單季增長幾近停滯。
山西汾酒在第三季度營收還有4.05%的同比增長,但凈利潤已出現負增長,同比下滑幅度為1.38%。如果第四季度繼續承壓,貴州茅臺單季或難再維持正增長趨勢。
就第三季度來看,白酒行業實現營收779億元,同比下滑18.4%,行業內部出清廣度與深度大幅提升。剔除貴州茅臺后,白酒行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91億元,同比下滑36.8%,連續五個季度下滑,且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
利潤方面,第三季度,白酒行業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81億元,同比下滑22%,表現明顯弱于營收端表現。剔除貴州茅臺后,白酒行業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來到53.3%,下滑幅度高于同口徑營收端,且連續第五個季度下滑。
有分析指出,白酒行業收入在缺乏支撐的同時,固定成本開支也拖累了利潤端表現。同時,隨著白酒價格的回落、行業縮量競爭加劇、酒企產品結構弱化、渠道補貼提升等因素,也進一步削弱了利潤端表現。
![]()
重壓之下分化或將加劇
在最嚴禁酒令和高庫存的重壓下,白酒行業正負重前行,調整已步入深水區。
2025年5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明確規定:“公務接待工作餐不得上酒”,政務消費規模大幅縮減,不少白酒消費大省高端酒動銷大幅減少。高端白酒市場首當其沖,部分團購渠道需求驟降,致使經銷商庫存增加。
反映在終端層面上,價格體系應聲下跌,昔日一瓶難求的飛天茅臺竟也出現了零售價與出廠價倒掛的景象。
53度500ml飛天茅臺散瓶批發參考價從年初的2200元持續下滑,目前已跌破1700元大關。第八代五糧液批發參考價也從年初的920元至950元降至820元左右一瓶。從龍頭產品的降幅來看,最嚴禁酒令的沖擊顯然超出了市場預期。
庫存問題,則是白酒行業的另一個“心病”。曾經,廠家向經銷商“壓貨”即視為銷售完成,但這種“擊鼓傳花”的游戲目前已難以為繼。統計數據顯示,20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存貨總額超過170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1%。
“銷售的放緩和行業庫存壓力持續攀升相輔相成,白酒行業價降量縮的格局或還將持續。”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的白酒行業資深分析師李曉明表示:“白酒作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始終在產能擴張與消費需求的變化中來回波動。從目前市場渠道反饋情況來看,在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中,白酒需求仍在持續下滑,庫存則繼續增長,產品價格依舊處在下行趨勢當中。在白酒行業這輪深度調整中,分化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
就公司層面看,李曉明認為,擁有強大品牌和資本優勢的頭部酒企抗風險能力較強,因此,盡管其營收、利潤同樣處在下滑趨勢當中,但幅度明顯優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些公司可以通過適度降價達到以價換量的目的,盡可能地穩住基本盤。而部分二三線酒企則將在這場寒冬中面臨更大的考驗。
周期底部酒企主動謀變
面對壓力,酒企如何破局?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不少酒企將產品創新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業內人士看來,酒企需要從過去的渠道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真正了解并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針對群體斷層問題,吸引年輕消費者并拓展增量市場至關重要,一批口感更為柔和、飲用體驗更佳的低度白酒及風味創新產品也因此相繼面市。例如,五糧液推出29度產品,瀘州老窖研發28度國窖1573,酒鬼酒完成33度、21度等低度產品研發。雖然低度化尚未形成大規模替代,但為行業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產品創新外,渠道從線下往線上的變革,營銷往體驗和話題上升級,也成為轉型方向。
不少酒企直接跟美團、淘寶聯手,閃購渠道打通,酒企靠電商、網紅主播帶貨,持續提升線上銷售占比。天貓“雙11”數據顯示,僅在開售的兩周內,多家酒企就實現了銷售額超過五成的同比增長。營銷升級上,借力數字化工具,傳統廣告投放變成場景化體驗,文化IP聯名、沉浸式品鑒,品牌方不單單只借助廣告,更多是增強體驗和話題性。
盡管轉型效果尚待觀察,但也折射出行業在壓力之下主動求變的決心與行動。對于行業目前處在周期底部已成為共識,但何時能夠完成筑底重回增長,業內觀點則有明顯分歧。
李曉明表示:“盡管身處底部,但白酒作為中國特有的社交載體和文化符號,仍具有強大的基本盤支撐。往后看,經過這一輪周期變革,白酒行業將告別普漲時代,從而進入一個結構優化的新階段。總體來看,由于諸多壓力仍需釋放,白酒行業的周期底部或難以很快結束,未來需要時間來消化庫存,消費信心也需要時間來重塑,復蘇斜率可能更加平緩。”
申萬宏源證券也表示,展望明年春節,一方面,當前渠道庫存仍然較高,需要時間消化;另一方面,消費場景仍然在恢復過程中,需求仍然較弱,且2025年春節消費基數較高,預計2026年春節動銷仍有較大壓力。
相比之下,中信證券的態度則相對樂觀。中信證券表示,白酒行業當前正處于過去三十年以來第三輪大周期的筑底階段。本輪行業基本面底有望出現在2025年三季度,今年下半年是白酒上市公司報表業績壓力最大的階段,預計最早在2026年一季度有望看到動銷拐點。
記者手記
白酒行業穿越迷霧
產業重構已然開啟
白酒行業,正在被庫存高企、價格倒掛、需求收縮這三重壓力交織成的產業迷霧所籠罩。
周期下降階段是行業長期高速發展中積累的問題的集中爆發,也是宏觀經濟環境與消費習慣交替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市場需求的放緩,渠道庫存居高不下,“壓貨”模式難以產生更大價值;而新生代消費者對傳統白酒的文化認同與消費習慣發生變化,也使得行業面臨結構性壓力。
曾經坐等漲價就盈利的邏輯,隨著周期的變化逐漸失效,未來白酒行業將直面一場全方位的價值重構。這場重構的核心,是從渠道驅動真正轉向消費者驅動,從追逐高溢價到回歸高價值,從同質化競爭到差異化破局。
這場重構無疑是殘酷的,它意味著白酒行業傳統盈利模式的失靈和短期利益的損失。當前,白酒行業正處于一個深度調整期,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甚至虧損,正是產業重構進程中將經歷的陣痛,部分企業的掉隊,甚至出局或在所難免。
穿越當前的迷霧,白酒行業或將迎來一個更加健康、更具韌性、也更可持續的新階段。企業回歸經營本質,通過產品與模式的創新來構建新的核心競爭力。誰能更快地完成轉型,與市場新需求接軌,或許誰就能更好地把握住下一輪發展機遇。

編輯|袁鋼
責編|陳雨禾
校檢|袁鋼
審核|苗曦
聯系金妹兒:028-86968491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注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