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5 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將開庭審理一樁足以改寫美國貿易史的案件,那就是特朗普政府全球關稅制度的合法性之爭。令人意外的是,作為這一政策的核心推手,特朗普卻突然宣布缺席聽證會,理由是 “不想分散對國家重要議題的關注”。這看似個人選擇的背后,實則是美國行政權與司法權的激烈碰撞,更是全球貿易秩序面臨的一次重大考驗。
![]()
這起案件的核心問題直白而尖銳:美國總統,究竟有沒有權力繞開國會,單方面對全球商品征收關稅?特朗普政府當年祭出關稅大棒,依據的是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他們宣稱,貿易逆差已經構成“國家緊急狀態”,需要通過關稅來應對。這套政策組合拳,包括10%的基準關稅、針對特定國家和商品的懲罰性關稅,甚至還有針對芬太尼的特別關稅,構成了特朗普經濟政策的基石。
然而,這條“緊急狀態”的理由,在下級法院看來,站不住腳。今年5月,國際貿易法院一錘定音,裁定這些關稅“越權”,明確指出征稅是國會的專屬權力,總統不能打著“緊急狀態”的幌子濫用職權。隨后,8月份聯邦巡回上訴法院也以7比4的壓倒性票數維持原判,進一步強調“貿易逆差并非法律意義上的緊急情況”。如果最高法院最終支持下級法院的判決,美國政府將面臨退還高達1萬億美元關稅的窘境,這對于任何國家的財政而言,都是一場“海嘯”。
![]()
但這場官司,遠不止于金錢的得失。它的真正意義,在于重新劃定總統權力的邊界。最高法院在2022年曾確立一項“重大議題原則”,簡單來說,就是總統在涉及國家重大政治經濟決策時,必須獲得國會的明確授權。比如,此前拜登政府試圖豁免學生貸款,就曾因此原則被叫停。如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恰恰是對這一原則的直接挑戰。最高法院的判決,將直接定義未來美國總統在貿易政策上的行動空間,其影響深遠,甚至可能觸及三權分立的根基。
事實上,就在一個月前,特朗普還在高調宣稱,自己“有義務親自出庭”,甚至放話“輸掉官司會讓美國變得虛弱不堪”。當時,外界紛紛猜測,他會不會成為美國235年歷史上第一位旁聽最高法院口頭辯論的在任總統,要知道,即便有總統到訪最高法院,也多是參與大法官就職這類禮儀性場合。
![]()
然而,他最終選擇了“隱身”。這絕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政治謀略。
首先,目前的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以6比3占據多數,其中有兩位更是特朗普親自提名。可以說,最高法院的“風向”對他有利,政府內部也早有“預計會勝訴”的樂觀信號。此時的缺席,反而能巧妙地塑造他“不為個人作秀,只為國家利益著想”的形象,將焦點從他本人轉移到政策本身。
其次,特朗普也有“前車之鑒”。去年他申請旁聽有關總統豁免權的案件時被拒,此次主動缺席,無疑避免了再次碰壁的尷尬和可能帶來的負面輿論。
![]()
更深層次的考量,在于引導輿論。特朗普一貫擅長將復雜的政策問題,簡化為容易被大眾理解的口號。他將關稅包裝成“美國的保護傘”,反復強調“沒有關稅,其他國家會嘲笑我們,美國將陷入被動”。他的缺席,恰恰能將公眾的注意力從“總統是否濫用權力”這一法律細節,轉移到“關稅是否關乎國家尊嚴”這一情感層面,從而繼續強化其政策的民意基礎。這是一種高明的政治手腕,將潛在的法律風險,轉化為輿論的加分項。
正是由于特朗普的缺席,讓最高法院的歷史傳統再次浮現在人們眼前。雖然總統親自旁聽口頭辯論是頭一遭,但總統與最高法院的“交集”并不罕見。1969年,尼克松總統曾身著傳統禮服,在最高法院發表講話,紀念首席大法官退休,成為一段佳話。更早之前,包括林肯在內的八位總統,都曾在就任前后以律師身份,在最高法院的法庭上展現過法律才華。
![]()
然而,這些歷史片段,都無法與眼前的這場案件相提并論。過去的總統涉足最高法院,要么是禮儀性的慶典,要么是個人職業生涯的印記。而這次,是圍繞一項核心的經濟政策,直接挑戰權力邊界的司法對決,其分量之重,前所未有。它不僅關乎關稅政策的生死,更將深刻影響美國三權分立體制的平衡與走向。
這場發生在美國本土的司法辯論,其漣漪效應早已超越國界,牽動著全球的神經。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的關稅政策正在破壞多邊貿易體系,可能引發全球連鎖反應:各國為了自保,紛紛提高關稅壁壘,導致全球產業鏈重組、貿易規模萎縮,甚至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向衰退的深淵。
![]()
對于美國的企業而言,這場官司的結果更是生死攸關。許多企業為了避開關稅,被迫調整全球供應鏈,但他們很快發現,無論走到哪里,都可能面臨新的高關稅,最終只能硬著頭皮承受成本上漲的壓力。而對于世界其他國家來說,美國關稅政策的合法性與否,將直接影響他們未來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策略。如果總統的權力被最高法院限制,那么未來的貿易規則可能會更具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但如果行政權被進一步擴張,全球貿易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
無論特朗普是否出現在法庭上,11月5日的聽證會都注定將成為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最高法院的判決,要么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獲得法律上的“通行證”,進一步強化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要么給總統的行政權力戴上“緊箍咒”,重新定義美國的權力制衡格局。而對于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而言,這場遠在大洋彼岸的“權力博弈”,最終都將通過商品價格、國際貿易等多種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