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山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吉宏明、馬久紅教授團隊與深圳微靈醫療聯合,在省內應用“腦機接口采集-解碼”核心技術,以“術中喚醒+256導顱內微型柔性皮層電極腦機接口+實時神經解碼可視化腦功能圖譜”創新技術方案,成功為一名右側功能區腦腫瘤患者完成高難度手術,完整保留患者肢體運動功能。
![]()
該患者為中年男性,確診腦功能區高級別膠質瘤。由于腫瘤位于腦功能關鍵區域,經多學科聯合會診評估,傳統手術面臨“切除不徹底”或“損傷神經功能”的兩難選擇。為此,吉宏明、馬久紅教授團隊創新性地采用腦機接口技術結合術中喚醒,通過短期植入皮層電極,在患者清醒狀態下實時監測大腦神經信號,精準繪制功能區地圖。
![]()
手術中,團隊綜合運用機器人導航、術中喚醒、術中電生理監測、腦機接口實時解碼、術中超聲及術中核磁等多項尖端技術。在生成的可視化腦功能圖譜導引下逐步切除腫瘤,患者保持清醒配合完成語言、運動等功能測試,醫生據此精準定位腫瘤邊界,在全程保護腦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病灶。整個手術過程安全順利,患者術后神經功能保護良好。這一技術突破實現了“精準切瘤”與“功能保護”的平衡,標志著山西省神經外科診療水平邁上新臺階。
此次手術的成功,首次驗證了“術中喚醒+腦機接口”技術在復雜腦腫瘤手術中的臨床可行性,為功能區腦腫瘤治療提供了“精準切除+功能保護”的標準化范式。這也是山西省人民醫院腦機接口戰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來,該技術的應用邊界有望拓展至顱腦損傷與腦卒中后遺癥領域,為實現更精準的運動功能評估與系統化重建提供新范式,最終惠及更廣泛的腦疾病患者群體。
據悉,山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在腦機接口領域已奠定堅實的研究基礎,相關成果均發表于SCI期刊。科室歷時三年開展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聯合外骨骼的腦卒中運動功能康復研究,取得前沿進展。在基礎科研方面,通過與中北大學合作,成功構建了動物神經調控模型,并實現了對手指運動想象腦電信號的高精度解碼。在癲癇外科領域,聯合太原理工大學開發了基于腦電信號的癲癇灶定位與傳播路徑分析新技術,為術前評估提供了新方法。此外,科室與天津大學海河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等頂尖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腦機接口的臨床與科研轉化。
文 / 李東臻 通訊員 周鈺榮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