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高琦)民政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救助與尋親,亦是如此。近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驅車跨越700余公里,護送受助人員劉俠(化名)返回她的家鄉湖北省漢川市。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以后可不能亂跑了。”
被救助人員劉俠:“嗯”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來,填表,這是給劉俠的吃的,冷的話包里有衣服。”
![]()
劉俠(化名),是2024年由公安民警送到市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乞討人員。由于她患有智力殘疾,遭到了多次被拐賣。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長王渭峰在采訪中說:“她(劉俠)沒有身份證,并且自言自語,思維混亂,疑似精神障礙。她入站后,我們第一時間發布尋人啟事。(2024年)6月1日,一名男士來我站要求接回劉俠,說自己是劉俠的丈夫,因無法提供有效證件,我站工作人員懷疑其有販賣人口嫌疑,立即向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報警。”
隨后,劉俠(化名)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臨時安置下來。期間,工作人員多次送她到醫院進行治療。經過一年的照料,目前劉俠(化名)身體已經恢復,并且情緒穩定,與人能正常交談,她的案子也有了最終結果,這也預示著她回家的日子到了。
![]()
劉俠(化名):“姐姐拜拜!再見拜拜!”
10月23日一大早,馬上要回家的劉俠(化名)難掩眼里的興奮。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吝繼軍:”現在回家,高興不高興?“
被救助人員劉俠:”高興,來這里一年多了。
![]()
當車輛駛出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劉俠(化名)也正式踏上了歸鄉的旅程。輪胎碾過平原的晨光,她正盯著車窗外,每一段路都像在喚醒她沉睡的記憶,每一陣歸鄉的風都在撫平她漂泊的傷痕。或許曾幾何時她蜷縮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思念著家鄉的親人,不過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團聚只剩下倒計時。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劉俠(化名)吃橘子。”
劉俠(化名):“謝謝姐姐。”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甜不甜?”
劉俠(化名):“甜。”
![]()
一路上山川更迭,草木掠影,翻過綿延不斷的秦嶺大山,駛入低矮的丘陵,眼前廣袤的平原被秀色的水田所替代,經過700多公里的不斷奔波,最終到達了劉俠(化名)的家鄉——湖北省漢川市。
![]()
漢川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麻煩在這里簽個字。”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好。“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一行人員將劉俠(化名)平安送達漢川市救助管理站后,又叮囑她按時吃藥,好好聽這里工作人員的安排。至此,這次幫助被拐賣婦女歸鄉的旅程圓滿結束。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李欣在采訪中說:“在一年多里,經過人臉識別比對、指紋錄入、DNA采集比對、發布尋親公告等多種尋親手段最終找到了家,最主要是聯合公安部門,通過延長救助期限,為成功破獲婦女拐賣案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有效打擊了拐賣人口的犯罪分子,也是救助管理工作多年來的一起典型成功案例,更是為社會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我們將拓展多元化的救助渠道,探索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務方式,賦予人性化的救助服務標準,讓全國救助管理區域中心試點工作在渭南落地生根。”
![]()
據了解,自2024年6月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渭團圓”尋親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后為28名受助人員尋親成功。接下來,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將繼續秉持初心,用更完善的機制、更溫暖的服務、更創新的手段,全力為更多的流浪乞討人員找到回家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