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緊緊圍繞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全方位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落細。當前,全年工作進入尤為關鍵的階段,各地應如何把握住重要窗口期,進一步突出重點,以系統性思維更加主動地抓實抓細年度醫改工作落實?健康報開設“深化醫改·見實效”專欄,對部分省份、地市和醫療機構深化醫改工作取得的成效進行展示。
本期介紹的是湖北省宜昌市將三明醫改經驗與本地實際相結合,聚焦群眾看病就醫痛點,積極探索實踐,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合理擴容、科學布局、高效下沉相關工作。
![]()
本期嘉賓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張瓊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堅定的決心和擔當深化醫改,將三明醫改經驗與本地實際相結合,聚焦群眾看病就醫痛點,積極探索實踐,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合理擴容、科學布局、高效下沉。獲得國家衛生城市“五連冠”、全國健康城市樣板市“三連冠”。
高位統籌
創新醫改推進新機制
高位推動改革進程。宜昌市委、市政府將深化醫改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召 集人”的全市深化醫改工作機 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牽頭負責醫改工作,第一時間組織編辦、財政、人社、衛生健康、醫保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赴福建省三明市實地考察學習。分管副市長統管“三醫”,每月專題調度推進。各縣市區全面落實一位黨委常委負責醫改、一位政府分管領導統管“三醫”的工作機制,確保改革上下貫通、協同推進。
持續完善政策供給。宜昌建立完善“前瞻引領、動態迭代”的政策支撐體系。2021年以來,先后出臺《宜昌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宜昌市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制定市級醫院整合、薪酬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重要醫改政策。構建“1+3+N”醫改政策體系,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出臺《宜昌市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配套出臺促進中醫藥創新發展、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3個專項方案,以及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公立醫院總會計師管理等11個具體實施辦法,形成覆蓋醫改全領域的政策“工具箱”。在全國首創政府層面健康影響評估立法模式,以“政府規章”形式出臺《宜昌市健康影響評估暫行規定》,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不斷強化投入保障。宜昌持續強化公立醫院六項投入保障力度,多渠道籌措資金,全市衛生健康財政投入穩步增長。2021年至2024年,全市衛生健康財政投入從52.38億元增至65.67億元,年均增長8.46%,年均投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12%;市直投入從13.47億元增至25.37億元,年均增長29.45%,年均投入占市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5.58%,為深化醫改筑牢財政保障。
協同治理
構筑醫改新矩陣
全面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宜昌不斷強化衛生健康行業編制保障力度,利用市、縣兩級高層次人才編制周轉池及公立醫院現存空編,創新設立公益事業聘用編制1728個、啟用68 0個,重點解決薄 弱專科編制配備。科學核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工資總量,對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市財政部門對市直醫院院長(書記)年薪單列預算給予經費保障。在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重點臨床科室試點開展公益性績效分配制度。加大醫學人才引育力度,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支持醫療衛生單位開展專項公開招聘。實行名師結對、導師帶領等“一對一”帶教制,加速人才培養與成長。累計引進和培育博士330人、碩士2790人、國務院特貼專家5人、省政府特貼及省管專家7人,形成以高層次人才為核心的專業隊伍矩陣。
持續創新醫保改革。宜昌壓實全國按病種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示范城市責任,打造DIP付費宜昌樣板,連續三年實現參保人次均住院費用、參保人自付比例、平均住院日“三下降”。率先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免備案、個人賬戶省內跨統籌區家庭共濟。自主研發并全面推廣“診斷組管理系統”,構建專科疾病診斷組模板和疾病診斷知識庫,促進臨床診斷標準化、結構化,集成數據為全市醫療行為分析、疾病趨勢預測及DIP支付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在全市區域一體化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搭建智慧運營管理平臺,實現公立醫院財務報表一鍵上傳、運營數據自動抓取、核心指標智能分析、風險預警實時提示,有效提高運營管理效率。
不斷深化醫藥改革。宜昌深入學習推廣三明集采經驗,規范執行國、省集采中選藥品669種、耗材43類,簡化醫保資金預付流程,按90%撥付集采預付資金6.49億元,累計落實結余留用資金7480萬元。同步利用集采騰出的醫保基金空間,在全省率先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累計開展價格動態調整6批次、754項。2024年,增加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3415.39萬元、減輕患者費用負擔2250.38萬元,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達到37.5%,較2021年提高5個百分點。創新將藥店接入湖北電子處方中心,270萬人激活電子醫保碼,一碼就醫更省心。
擴容提質
健全醫療服務新體系
全力提升服務能級。宜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武漢協和宜昌醫院)建成投用,與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合作共建10個專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成功開展肝腎器官移植、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TOMO)等一批新型核心技術,建成缺血性心血管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有效填補區域技術空白。建成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中醫類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85個。9家縣級綜合醫院全部建成三級醫院,縣域胸痛、卒中、創傷等救治中心及鄉鎮急救站實現全覆蓋。
持續推動有序下沉。宜昌組建由三甲綜合醫院牽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務室“一體三層級”的城市醫聯體4個,全面覆蓋主城區。9個縣市均以縣級人民醫院牽頭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成立縣域醫共體黨委,設置人力、財務、藥耗、醫療、信息、醫保“六大管理中心”,全面深化“六統一”管理。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實現縣域內醫療衛生數據互通共享,同步打造市縣鄉一體化的心電、影像、病理、檢驗、會診五大遠程服務中心,有效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
全面夯實基層網底。宜昌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53%達到推薦標準,創建成效全省第一,讓網底機構更穩。在全國率先實施鄉村醫生定向委托培養工程,累計培養1651人、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打造“二級以上醫院專家+基層家庭醫生+網格員”的服務團隊,讓基層隊伍更穩。72個省級基層特色科室形成“一機構一特色”,胸痛救治單元、腦卒中防治站覆蓋全市,開展基層溶栓救治患者736例,37家鄉鎮衛生院血透室服務人次超10萬,31家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CT,促進基層服務更穩。
惠醫惠民
打造數智健康新模式
數智服務體系“一網通”。宜昌將全民健康信息化納入智慧城市、城市大腦建設布局,統籌搭建“1+6+N”區域一體化健康大數據架構體系,縱向匯聚全市3002家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數據,橫向接入民政、醫保、公安等部門信息,動態監測醫療質量、醫院運營、醫保結算等核心指標,實現“一屏知家底、一網全監測、一鍵達基層”。
智慧服務流程“一體化”。宜昌推動“市三甲綜合醫院—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遠程醫療全區域聯動,衛生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在機構運營、專科評審、采供血管理等方面,開展全鏈條智能分析監管。打造腫瘤防治一體化平臺、疾病數字化分揀機制,患者信息自動分揀至基層建檔,促進早診早治。構建“1+5+N”宜昌智慧血站綜合體系,打造“從獻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全追溯宜昌模式。
惠民服務場景“一屏享”。通過“宜健通”小程序實現一部手機管健康,開通掌上預約掛號接種、慢性病管理、檔案報告查詢、健康咨詢建議等便民服務,注冊用戶數達392萬人、日均訪問量達10萬余人次。出生、死亡等醫學電子證照跨部門共享,推出“出生一件事”“入學一件事”等民生服務“一次辦”,實現“零材料、零跑腿”。打造“先看病后付費”信用就醫、慢性病電子處方流轉等惠民應用場景,通過醫學影像云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減少患者重復檢查費用5623萬元。
![]()
編輯:連漪 張浦楊(實習)秦明睿
校對:馬楊
審核:李詩堯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