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前言:
加拿大這回算是被印度留學生給“坑”慘了,造假成績、假文件、假入學,一條龍服務直接把留學搞成了移民的幌子。
現在加拿大終于忍無可忍,拒簽率飆到八成,見一個查一個,這局面,真是一個詞:活該!
![]()
“印拿大”的名號不是白叫的
先說說背景。加拿大這幾年有個外號,叫“印拿大”,您聽聽這意思就明白了,加拿大全國才四千多萬人,可每年能有三百多萬印度人進去,這里面留學生占了很大一部分。
![]()
巔峰時期,在加拿大的一百多萬國際學生里,印度學生就占了將近一半,有42萬7千多人,多倫多、溫哥華這些大城市,街上、學校里,印度面孔隨處可見。
本來嘛,吸引留學生是好事,學費收得高,還能補充勞動力,學校和政府都樂意,可這數量一多,味道就有點變了。
流水線式的“留學”出了岔子
問題出在哪兒呢?出在一條“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灰色產業鏈上,在印度,有些中介機構把這做成了“一條龍”服務,他們的目的不是幫孩子申請個好學校念書,而是想盡辦法先把人弄進加拿大。
![]()
怎么弄?造假唄!從銀行的存款證明,到英語考試成績,再到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能造假的他們都敢造假,反正先把人送出去,到了那邊再說。
加拿大這邊呢,政策上也有個口子,只要是在他們那兒認可的學校(哪怕是個沒啥名氣的“野雞”學院)讀個書,畢業后比較容易拿到工作簽證,這就為以后移民鋪了路。
![]()
于是,有些心思活泛的人,特別是那些中介,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們才不管你是不是來真讀書的,只要你交錢,我就幫你搞定材料,讓你“變身”留學生登陸加拿大。
信任崩塌,后果很嚴重
這么搞,遲早要出問題,2023年,就爆出一個大雷:大概700名已經在加拿大讀了幾年書、眼看就要申請永久居民的印度學生,突然接到通知,說他們當初入境時用的錄取通知書是假的!
![]()
這下傻眼了,書白讀了,錢白花了,最后還得面臨被遣返的命運,這事兒就像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徹底動搖了加拿大簽證官對印度申請者的信任。
以前可能還大致看看材料,現在可好,拿到印度來的申請,第一反應就是“這里面有沒有貓膩?”審查嚴到什么程度?據說簽證官問問題都跟FBI審問似的,同一個問題翻來覆去、變著花樣地問,就怕你前后對不上。
![]()
根據加拿大移民局后來的統計,可能有多達4萬7千名印度學生違反了簽證規定,有的壓根沒去學校報到,有的干脆“失聯”了,用留學生的身份進來,然后就去打黑工或者申請難民,就想留在那兒賺錢,這么多人“消失”了,擱哪個國家受得了?
外交風波成了“催化劑”
說起來,印度留學生的問題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啥加拿大偏偏選在去年開始下狠手呢?這里頭還有一層重要的原因——兩國鬧別扭了。
![]()
2023年,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公開指責印度政府,說他們的特工跑到加拿大地盤上暗殺了一位錫克教領袖,這可不是小事,是嚴重的外交事件,兩國關系一下子降到冰點,互相驅逐了外交官。
這場政治風波,正好給了加拿大政府一個順理成章的理由來清理門戶,你總不能明著說“我就是不歡迎印度學生”吧?那不體面,但現在,我可以打著加強國家安全、維護移民體系完整性的旗號,理直氣壯地收緊簽證、加大審查力度。
![]()
從去年夏天開始,簽證官就接到了更嚴格的指示,對印度申請者的材料進行交叉比對,有一點疑點就可能拒簽,到了今年,力度更大,移民局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的工地、餐館突擊檢查,抓捕并遣返那些沒有合法身份的印度人。
西方多國悄然關上大門
其實,吃了苦頭的不止加拿大一家,美國在過去九個月里,吊銷了大約六千名國際學生的簽證,里面有不少是印度學生,英國發給印度學生的簽證數量,也比以前少了上萬份,降了差不多三成。
![]()
澳大利亞那邊,雖然嘴上沒說啥,但媒體也開始報道,提醒要警惕那種以移民為主要目的的“留學”申請,看來,印度這套“流水線”式的操作,規模搞得太大,已經被西方國家集體盯上了。
剛開始可能睜只眼閉只眼,但人太多了,把當地的社會資源、住房、就業都擠占了,而且很多人只賺錢不消費,錢都寄回老家,人家當然不樂意了。
![]()
這就好比一開始歡迎你來家里吃飯,結果你帶來了一村子人,還把吃不完的打包全帶走,主人能不著急嗎?
結語:
所以啊,加拿大對印度留學生亮“紅燈”,是信任破產、政策漏洞、社會壓力再加上外交摩擦共同作用的結果,說到底,留學本應是求學問知的正道,一旦被歪曲成純粹的移民跳板,甚至摻雜進造假欺詐,這條路終究是走不遠的。
這事兒也給所有人提了個醒:無論做什么,誠信才是根本,投機取巧或許能得一時之利,但絕不會長久,咱們的年輕人要是想出國深造,也一定要走正路,憑真本事,那樣心里才踏實,路才能越走越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