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應急科普+AI音樂思政課”在華師一附中光谷湯遜湖學校北校區舉行。這堂融合思想政治、傳統文化、現代科技與安全教育的特色課程,為新時代青少年安全教育提供了全新范式。
![]()
安全教育課堂現場
學生們手持船槳,在AI改編的《劃船調》旋律中,于龍舟競渡的沉浸體驗里學習防溺水知識。“叫、叫、伸、拋”等科學救援口訣,通過藝術化的表達深深印入孩子們心中。
“這堂課實現了從‘說教式’向‘體驗式’的根本轉變。”課程總設計師、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音樂教研員胡曉燕老師表示,“我們構建的‘文化溯源—科技賦能—法治護航’三位一體模式,讓安全教育不再是孤立的知識傳授,而是融入文化傳承和藝術創造的綜合素養培育。”
在武漢市南湖中學的“撞”字主題課上,同學們化身“校園安全創意官”,通過拍攝風險地圖、采訪事故當事人、創編音樂劇等任務,在實踐中學以致用。
“以前覺得安全知識很枯燥,現在通過創作音樂劇,我們都成了安全的傳播者”。一位參與課程的學生興奮地分享,“為了寫好歌詞,我們主動研究安全法規;為了演好情景劇,我們認真練習急救技能。這種學習方式讓知識變得特別難忘。”
這場教育創新的背后,是湖北省對“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生動實踐。通過“政—媒—研—校”多方協同機制,將應急部門的專業權威、媒體的傳播力量與學校的育人主陣地有機結合,構建了具有示范意義的安全教育新模式。
據了解,為探索安全宣傳“五進”之進校園的新路徑,湖北應急、教育等部門正在合力構建小學階段“情境激趣”、中學階段“案例明理”、大學階段“實踐篤行”的階梯式育人路徑,打造全學段有效銜接的安全教育生態。(文/圖 張沛、杜槿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