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荷蘭政府正式官宣的半導體設備出口新規,給高度全球化的芯片產業投下了一枚重磅信號彈。
這場比行業普遍預期提前半年到來的管制升級,不僅將DUV光刻機的出口限制門檻從7納米工藝下調至14納米,更將阿斯麥旗下1970i、1980i等主流中階DUV機型全面納入出口許可證管理范疇,審批周期最長延長至90天。
![]()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規的管控范圍不再局限于核心光刻機設備,測量檢測設備、計算光刻軟件等關鍵配套技術也被納入“一刀切”的管制清單,其影響迅速沿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條擴散開來。
荷蘭外貿和發展大臣雷內特?克萊沃在官方聲明中強調,此次擴大出口管制的目的是防范特定技術被用于軍事用途,僅針對有限的技術和商品。
![]()
但這一說法并未打消業界疑慮,外界普遍注意到,荷蘭新規的出臺時間與美國同日宣布的半導體設備出口新措施高度重合,且部分條款直接采用了美國的表述口徑。
回溯這一系列政策的演變,2023年9月荷蘭已開始要求NXT:2000系列及更先進的DUV設備需申請出口許可,2024年9月6日進一步將1970i和1980i機型納入管控。
![]()
而美國在2024年10月便已單方面提出限制這兩款機型對中國出貨,ASML當時就已向中國客戶發出預警,2024年后不再預期交付相關設備。
此次2025年新規的落地,標志著荷蘭對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控進入了更為嚴格的階段,其背后的國際技術博弈痕跡清晰可見。
![]()
新規帶來的連鎖反應首先在資本市場顯現。
作為全球光刻機市場的絕對龍頭,ASML的業務與中國市場深度綁定,中國不僅是其最大的DUV設備市場,貢獻了全球35%的銷量,2024年對華營收占比更是達到28%,其中DUV設備銷售額占比接近90%。
![]()
新規官宣當天,ASML股價應聲大跌8.2%,市場分析機構預測,若長期失去中國市場,該公司2025年營收可能縮水12%。
對荷蘭本土產業而言,沖擊同樣不容忽視,荷蘭半導體產業12萬從業者中,有20%的崗位與對華貿易直接相關,本土配套供應商的對華銷售額占比普遍超過20%,長期的設備出口限制可能引發行業性的連鎖反應。
![]()
面對政府政策與市場利益的沖突,ASML選擇了務實的應對策略,其推出的NX2000系列新機型通過微調技術參數規避管制標準,客戶僅需投入800萬美元進行適配改造,即可實現7納米芯片生產,變相繞開限制。
同時,該公司計劃在蘇州建設技術服務中心,儲備5億美元的零部件庫存,將設備維修周期從45天壓縮至15天,以此對沖出口審批延遲帶來的影響。
![]()
在這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調整中,中國產業鏈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與突破韌性。
中國商務部在荷蘭新規宣布當天便作出回應,表達了“高度關切”,明確“堅決反對”部分國家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的行為,呼吁荷蘭尊重市場原則和契約精神,維護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作為反制與保障措施,中國近期升級的稀土管制新規明確規定,含0.1%中國來源稀土的光刻機類貨物,無論產地與中轉路徑均需獲得出口許可。
這一規定直擊光刻機生產的核心環節 ——ASML單臺光刻機的稀土磁體用量超過10公斤,占電機成本的三成以上,其鏡頭拋光工藝更依賴中國高純度鈰基材料。
![]()
而全球90%的稀土精煉產能掌握在中國手中,荷蘭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方案,ASML當前的稀土庫存僅能支撐8周生產,這使得荷蘭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管制標準的合理性。
政策限制反而成為中國半導體供應鏈自給自足的“加速器”,國產設備商與芯片制造企業的合作不斷深化,關鍵技術突破密集涌現。
![]()
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加大了與日本及國產設備商的協作力度,加速設備替代進程。
上海微電子作為國產光刻機的核心力量,其28納米光刻機的良率已提升至90%,制造成本僅為ASML同類產品的1/3,計劃2025年交付10臺以上,滿足國內成熟制程芯片生產的需求。
![]()
在更廣泛的產業鏈環節,國產芯片產業已構建起完整的體系,AI芯片領域的寒武紀等企業實現從虧損到盈利的跨越,國產HBM存儲芯片實現全流程國產化,使AI芯片與存儲單元的協同效率顯著提升。
高端芯片方面,手機芯片、PC 處理器及服務器芯片已采用接近 7 納米工藝制造,性能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
成熟制程領域,28納米及以上工藝的模擬芯片、射頻芯片、家電芯片已實現全面替代,相關設備完全由國內供應鏈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除EUV光刻機外,國產刻蝕機等關鍵設備已達到3納米精度,各環節技術的協同優化有效抵消了部分制程差距,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術生態。
![]()
這種全鏈條發展模式不僅提升了研發效率,更構建起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使中國芯片產業從技術追趕逐步轉向標準制定,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范式。
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深度全球化特征,決定了單邊制裁與技術封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
荷蘭新規的落地,既讓本土企業承受了市場損失,也倒逼中國產業鏈加速自主化進程,而ASML等企業的市場應對策略,同樣印證了市場規律的不可違逆。
中國作為全球38%半導體市場份額的擁有者,中低端芯片需求占比超過70%,這正是DUV設備的核心應用場景,沒有企業愿意主動放棄這塊巨大的市場蛋糕。
![]()
在這場產業博弈中,技術突破與供應鏈自主化已成為中國芯片產業的必然選擇,而全球產業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深度綁定格局,也終將推動各方回到尊重市場、公平合作的軌道上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