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軍事圈炸了鍋——有外媒扒出,咱們的殲-35隱身戰機已經列裝了差不多60架,更狠的是他們預測:到2027、2028年,咱們五代機年產量能沖200架!
先拋個問題:200架是什么概念?要知道美國現在五代機年產量也就130架左右,而且要供應十幾個盟友,自己一年接受的也不過40來架。要是咱們真能做到,不光數量上能快速追平甚至超過美國,還能把隱形戰機的質量和數量雙冠軍都攥手里。這事兒,是不是要把美國空軍和海軍那點"空中驕傲"給徹底顛覆了?
![]()
可能有人會問,軍機年產200架聽著不算新鮮,但五代機技術難度那么高,咋突然就能爆產能了?這背后其實是兩大硬實力在撐著。
首先是制造技術真的頂。隱形戰機最講究工藝,比如那個3D增材打印,咱們玩得相當溜。這技術牛在哪?復雜零件不用開模具就能造,還能讓機身更輕、隱身效果更好,生產周期直接砍半。而且成飛、沈飛早就完成了數字化改造,從復合材料鋪絲到發動機組裝,全流程都是高節拍生產,就像造汽車一樣流水線作業,這工業底子擺這兒了。
更關鍵的是供應鏈夠硬。咱們航空工業有全套本土供應鏈,真要提速的時候能直接"拉滿弓",這本事西方國家現在真比不了。再看產能調配:殲-10C、殲-16這些四代半戰機已經不用滿負荷造了,殲-15這種非隱形艦載機也只留部分產能滿足外貿,騰出來的生產線全給殲-20和殲-35讓路,這不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嘛!
![]()
可能有人覺得,不就是造得多嘛?關鍵得看這飛機有啥用。告訴你,殲-35的出現,直接打破了美國的獨家壟斷——在此之前,全世界只有美國有隱形艦載機。
咱們的福建艦馬上就要形成戰斗力了,未來的076兩棲艦也得配艦載機,殲-35就是主力人選,到時候會和殲-15T/D搭配著用。論性能,它和美國的F-35C差不多,但隱身效果更好,而且專門針對航母起降優化過,解決了F-35C經常出故障的毛病。
外媒預測的200架年產量里,殲-35大概能占100架,這可不是瞎造。空軍要殲-35A和殲-20搭配形成"輕重組合",海軍艦載機殲-35又急需補量,雙重需求疊在一起,產能自然要拉滿。說白了,殲-35就是咱們海空一體作戰的核心支點。
![]()
為什么這事讓西方這么緊張?因為美國的軍事霸權,很大程度上就靠隱形戰機撐著。F-22、F-35當前的數量優勢是它的底氣,尤其是F-35C作為唯一的隱形艦載機,讓美國航母走到哪都有制空權。
但殲-35一量產,這局面就徹底變了。"隱形艦載機只有美國有"的時代,直接宣告結束。更重要的是,咱們能在短時間內攢出一支規模大、技術強的隱形機隊,意味著在西太平洋乃至更遠的地方,咱們完全能和美軍玩"隱身對隱身"的較量,再也不用怕它的代差優勢了。
![]()
按這個趨勢算,到2030年咱們的五代機總量可能突破600架。到那時候,咱們就真正具備"海空一體隱身打擊能力",空軍和海軍也從"家門口防御"變成能"全球投送"的力量。這可不是簡單的數量變化,而是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大洗牌。
所以外媒的驚呼真不是小題大做——他們怕的不是一架飛機,而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崛起速度,怕的是自己壟斷了幾十年的規則,要被改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