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一則突發消息打破了人們對航天員順利歸來的期盼:對接在天宮空間站的神舟二十號飛船,疑似遭遇太空微小碎片的撞擊,返回任務臨時推遲。誰都知道,哪怕是一粒只有米粒大小的太空碎片,也可能帶來毀滅性后果。
人們不禁開始回憶俄羅斯和美國的經歷:2022年,俄羅斯聯盟號飛船被碎片擊中,三名宇航員半年才回家;2024年,美國波音飛船因故障拖延9個月才將兩名宇航員接回。如今輪到中國,全球都在看,中國要多久才能把航天員安全帶回?中國是否真能刷新全球救援速度記錄?
![]()
這兩個問題,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神舟二十號的任務本來再正常不過。今年5月初,三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二十號進入天宮空間站,按計劃執行為期約半年的軌道任務。
10月底,神舟二十一號剛剛順利發射,完成人員輪換。而就在神舟二十號準備啟程回家的前夕,突如其來的碎片撞擊打亂了所有節奏。撞擊發生在哪個部位?破壞有多大?飛船還能不能用?目前都沒有確切答案。
![]()
但可以確定的是,太空碎片從來不是小事。在近地軌道運行的碎片,速度可達每秒7.9公里,逆向碰撞速度甚至超過每秒15公里。一克重的碎片,撞擊能量等于30克TNT炸藥;如果是微隕石,能量可以飆升至727克TNT,威力比一枚手榴彈還要猛。
2023年,中國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就曾遭遇撞擊。航天員湯洪波與唐勝杰耗時7小時進行艙外維修。2024年3月,湯洪波和江新林再次出艙修復電力系統。這一次,問題從空間站轉移到了飛船,風險自然更高。
![]()
為了查明損傷情況,空間站立即啟用了“機械臂+高清攝像頭”的偵察系統。主機械臂長10.2米,配合輔助機械臂可延展至15米,可對停靠在對接口的飛船進行全方位檢查。
如果情況復雜,機械臂看不清,航天員也可以出艙親自查看。這套流程早已在多次任務中演練成熟。不過,這次是飛船受損,不是艙外設備,哪怕只有一個關鍵部件受損,都可能影響航天員返回地球的安全。
![]()
那萬一神舟二十號不能用了,該怎么辦?“發一備一”機制已經啟動,神舟二十二號備用飛船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待命。早在神舟十三號任務期間,這套機制就已建立。只要確認需要救援,備用飛船可在7到10天內完成發射準備,理論最快72小時。
相比之下,俄羅斯聯盟號在2022年底被擊中后,花了兩個月才發射MS-23飛船,最終整整10個半月才將宇航員帶回。那次救援時間之長,讓全球航天界倒吸一口涼氣。
![]()
美國的情況更是出人意料。2024年6月5日,美國波音“星際客機”首次載人飛行,本打算10天內返回,結果飛船故障不斷,推進器失靈、報警頻繁,NASA最終決定不讓原飛船回地球。
波音沒有備用飛船,只能求助馬斯克。SpaceX的龍飛船雖然答應救援,但要等到9月29日才抵達空間站。又因為座位限制,必須等到2025年3月14日Crew-10抵達后,才將兩名航天員送回地球。
前后拖了9個月,NASA還聲稱宇航員“健康狀況良好”,但從公開畫面來看,兩人臉色極差,令人擔憂。中國是否會重蹈覆轍?答案是否定的。
![]()
神舟二十一號早在10月31日晚上23時44分成功發射,并在3小時后完成與空間站的自動對接。三名新航天員張陸、武飛、張洪章已經就位,換班任務完成。這意味著神舟二十號上的三位航天員,任務已經結束,只等回家。
如果神舟二十號不能使用,神舟二十二號便可專門執行接人任務。整個救援流程,不涉及人員換班,不涉及艙外維修,不涉及國際協調,一切由中國自主調度。操作流程清晰明確,節省大量時間。
![]()
更關鍵的是,中國空間站早已為6人長期駐留做好了準備。天和核心艙和問天實驗艙分別配備了3個臥室,食品和水源儲備也足以支撐長時間在軌生存。即便短時間內無法返回,航天員的健康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這與國際空間站那邊“睡在天花板上”、“打地鋪”的局面,完全不同。從技術角度來看,神舟飛船的結構分為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如果撞擊點在軌道艙,問題還不算嚴重,這部分通常用于生活和儲物。但如果推進艙或返回艙受損,情況就會復雜得多。
![]()
飛船返回涉及數十個關鍵環節,幾百個設備要協同工作。哪怕一個小故障,也可能導致熱失控、導航失敗、甚至失聯。所以這次推遲任務并不是“拖延”,而是謹慎。每一步為確保航天員安全。
太空環境從來不是“風平浪靜”,而是充滿危機。2009年,俄羅斯退役衛星與美國現役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相撞,產生上千個碎片。這些碎片至今仍在軌道上運行,成為“幽靈殺手”。
![]()
如今,全球可追蹤的10厘米以上太空碎片有3萬個,估算10厘米以下的超過1億個。美國SpaceX的星鏈衛星雖被稱為“技術奇跡”,但也是碎片制造大戶。操作性碎片、火箭殘骸、失效部件,在太空中越來越多,威脅也越來越大。
中國空間站盡管已加裝多層防護材料,采用Kevlar復合板和隔熱層,但面對克級碎片依然脆弱。這正是為什么每次飛船受損,都會引起全網關注的原因。神舟二十號這次事件,也是一場對中國航天應急能力的實戰檢驗。
![]()
從信息公開節奏看,中國航天部門并未恐慌,而是有條不紊推進各項檢查。機械臂掃描、圖像識別、數據比對、甚至艙外作業,都已進入準備狀態。同時,神舟二十二號的應急準備也全面展開,隨時待命。
如果最終確認神舟二十號不能執行返回任務,中國將有望在一周內完成全球最快的航天救援行動。這不僅刷新記錄,更是對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極致負責。
![]()
三名在軌航天員目前狀態良好,地面與空間站保持穩定通信。救援窗口尚未關閉,但時間不等人。中國正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在太空中,我們從不讓航天員孤身應戰。這場危機,可能會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的又一次“驚險但勝利”的時刻。
目前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推進,神舟二十號的評估正在進行中,神舟二十二號也準備就緒。全球都在看,中國這次能否刷新航天救援的世界紀錄。從各方面來看,我們不僅準備好了,而且有信心、有能力,成為那個最快把人從太空接回地球的國家。
信息來源:
[1]望平安!神二十返回任務推遲,飛船疑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 北晚在線
[2]耽誤神舟二十號回家的“空間碎片”,危害到底有多大? 光明網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