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14歲“網紅”
這張照片最火
![]()
她叫李秋政
還在天津藝術職業學院上學
這是她的日常↓
![]()
——先跑個十來圈的圓場。
戴好盔穿好改良靠,雙手掏翎子下腰,起身接翻身加亮相,來十遍;腕花出,轉身飛腳背后接槍!再變倒提柳,出槍!一個矮翻身,回首掏翎子下場,額,十遍……
好英武,“小扈三娘”。
![]()
——頭戴鳳冠,身穿貼金彩繡蟒,全身得有十多斤重從頭壓到身。
款步而出微微含笑,正冠理裝亮相,右腕繞扇左手翻轉水袖,轉身微探似在觀魚,仰頭望天仿佛尋月。韻白婉轉含情:“麗質天生難自捐……三千寵愛一身專。”唱腔珠圓玉潤:“海島冰輪初轉騰……”
好端莊,“小楊貴妃”。
![]()
——清晨五點半起床,六點到校,開始做準備活動;六點半早課開始,各種基本功練習,八點下課,半小時吃早飯;接著上劇目專業課;下午一點開始上文化課、化妝課、服裝課等;下午五點半上晚課,晚上七點左右,到家,還得練功兩小時……
好辛苦,網紅小秋政。
巧合之下,她在“中國”紅,實際上是苦練8年,雛鳳凌空。
運氣與實力雙在線
把“艱辛”練出“成就感”
天津文旅熱潮不斷;金街地區的89歲中國大戲院,戲曲氛圍濃厚;本身運氣和實力雙雙在線……Buff疊滿,作為戲曲快閃中的“小楊貴妃”,小秋政“紅”得“猝不及防”。

就在戲曲快閃進行中,第一波視頻已然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平臺刷屏,流量起來了:
“粉了!粉了!”
“驚喜好看,實打實有料。”
“上硬核了,咱天津人待且,必須好看!”
原來,最早安排表演《貴妃醉酒》的演員,因為演出時間沖突,所以主動推薦了小秋政“救場”——看著她長大的,刻苦練功有底子。
刻苦,已是一種養成的習慣。
6歲那年,姥姥姥爺在看戲曲節目,小秋政瞬間被那華美的服飾、優雅的身段吸引。
在一家藝術機構,小秋政先學花旦,很快就字正腔圓地唱起《賣水》《紅娘》,后來改攻青衣,9歲又練刀馬旦。
考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前的“集訓”,小秋政每天練功12個小時起。因為不可開空調,每次全身濕透透的,衣服都能擰出水。
走圓場、壓腿、扳腿……有枯燥更有哭出聲的疼痛,可每次聽到老師與家長說“有進步”,她立馬滿血復活,硬生生把“艱辛”練出了“成就感”。
嗑她的雙向奔赴
文化DNA正解鎖出新光彩
小秋政今年開始走讀。現在,每天放學到家后的練功,在家人督促之外,開始自我加量。
沉浸式,成了小秋政練功的常態。比如,練聲腔練身法,“腔兒的‘彎’轉不好,我一遍遍地唱。打出手的感覺不太對,我一遍遍地練,一定要找準尺寸。”
刷短視頻當“休息”,可要是刷到某出戲、某個角兒甚至某句唱,她立刻開始延伸搜索,就忘記了時間。
![]()
唱紅天津,“中國”唱紅。這里是梅蘭芳等京劇大師曾經登臺的地方。
“我覺得這也是‘中國’加持,給我帶來的好運。”小秋政自己也燃起來:“我會繼續努力,將來要在中國大戲院的舞臺上給大家唱整出《貴妃醉酒》。”
“我真的很開心是一名天津人,因為哪里都能接觸到我喜歡的京劇。”氛圍感拉滿,讓她覺得幸福感爆棚。
![]()
她有一個近目標:未來能在天津所有的戲曲舞臺演出,為家鄉觀眾、八方來客唱大戲、唱好戲;還有一個遠目標:成為一名戲曲老師,將所學所悟盡數“反哺”給這份熱愛的傳承。
她的雙向奔赴里,藏著津派文化代代相傳的生命力——它早已刻在天津人的基因里,也正通過她這樣的年華,解鎖出新光彩。
天津一直“出產”京劇“神童”,涵蓋四梁八柱各行當。他們普遍從5歲左右開始,或被授以“家學”,或在各類藝術機構、國粹班開始學習,將來“入科”在專業院校學習,也是不少好苗子的選擇。據了解,目前天津藝術職業學院京劇專業學生中,18歲以下的就有近百人。天津有沃土也有舞臺,這些未來的藝術傳承者,正像小秋政一樣,在天津向陽而生、逐光而行,未來可期。
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傳統文化新表現形式吸引。關注“她”喜歡“她”,也許最后會成為“她”。驚嘆自己“血脈覺醒”,實則是在天津傳統文化浸潤中,與這份美麗美好,深度共鳴、自然迸發。
當傳統與未來交織碰撞
當熱愛的力量清晰可見
在天津 是否也有某個瞬間
讓您“DNA動了”
愿您分享所思
我們一同聆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