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的避孕套銷量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鏡,全年下降17%,銷售額從2020年的208億一路滑到156億,四年跌去四分之一。
更扎心的是,生產這些“愛情護具”的企業,四年里注銷了超過7.8萬家,平均每天關停近50家。連全球最大的避孕套制造商康樂公司都扛不住,轉頭去做醫用手套求生。
![]()
與此同時,國產“偉哥”銷量下滑13.2%,進口的也掉了7.7%。夜店關門七成,酒吧倒閉六成半。這哪是消費降級?這簡直是情感熄火。
但詭異的是,情趣用品市場這一年卻逆勢上漲8.47%。一邊是兩個人用的東西賣不動,一邊是一個人玩的生意越來越火。這個反差像一記耳光,扇醒了我們對現實的幻想:不是欲望沒了,是方式變了。
中國人,正在集體進入“單線程生活”。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周末約人吃飯,十次有八次被拒:“算了,家里點個外賣得了。”朋友聚會越來越少,微信群聊常年靜默。
談戀愛?太麻煩。見家長、談彩禮、買房買車,想想就累。還不如養只貓,它不說話,但會蹭你腿;不如打盤游戲,輸了重來,沒有情緒債;不如刷個短視頻,笑完就過,不留心結。
![]()
性生活的頻率確實在下降,但這背后不是道德滑坡,也不是身體不行,而是社交意愿的塌方。避孕套從來不只是生理用品,它是社交的產物,得兩個人見面,產生互動,才有使用場景。當年輕人不再出門、不再搭訕、不再心動,哪怕再便宜的一盒套子,也沒人買。
有意思的是,出生率在暴跌,按理說該用更多避孕措施才對。可現實卻是連“防懷孕”都不需要了,因為根本沒到那一步。問題不出在生育觀念,而出在親密關系的前置環節全斷了。不是不想生,是連“造”的機會都沒了。
這種趨勢,像極了上世紀90年代后的日本。經濟停滯,房價崩盤,年輕人失去上升通道,逐漸退回到自己的小世界。
宅文化興起,動漫、手辦、虛擬偶像大行其道,“草食男”成為主流。他們不是沒有需求,只是把情感和欲望轉向了可控、低風險、無需互動的方式。
中國今天走的路,比日本更快、更猛。十年間,房價翻了幾倍又開始回調,利率一降再降,婚戀成本高到離譜,而工作卻越來越不穩定。年輕人算了一筆賬:搞對象=花錢+耗神+可能被傷害,不如自己待著舒服。
于是,“單身經濟”悄然崛起。它不是寂寞經濟,而是一種主動選擇的生活策略。
![]()
一個人吃飯,所以外賣平臺狂飆;一個人解壓,所以游戲充值節節攀升;一個人尋求刺激,所以智能跳蛋比口紅還好賣。寵物行業火爆,不是因為大家有多愛動物,是因為狗不會劈腿,貓不會冷戰。
未來五年,誰能抓住這股浪潮,誰就能吃到紅利。但前提是,你得看清方向:凡是依賴人際連接的生意,都在走下坡路。KTV沒人唱了,劇本殺組不起局,電影院空座一片,不是娛樂不行了,是“一起玩”這件事本身變得奢侈。
反觀那些讓人獨享快感的產業,正迎來黃金期。游戲公司推抽卡機制,打得就是孤獨人心中的“獲得感”;寵物品牌講“家人”概念,滿足的是無條件的情感寄托;甚至知識付費都在變味,買課的人未必真學,但下單那一刻,有種“我在進步”的錯覺安慰。
這不是悲觀,是清醒。社會原子化,不是一天形成的,但它一旦成型,就會重塑整個消費邏輯。
![]()
當人與人之間的鏈接越來越脆弱,經濟結構也必然隨之調整。通縮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不想動、不愿連、不敢信
所以別再指望“復蘇”會自然帶來熱情。真正的變化已經發生:我們正從一個熱衷連接的社會,滑向一個精于自處的時代。未來的贏家,屬于那些能幫人更好地“獨自活著”的生意。
至于你我,要么適應,要么被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