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過世,兄弟姐妹就變成了親戚。
![]()
01
對這個話題很有感觸,我媽媽那邊兄弟姐妹一共六個,我媽是老大,我還有三個舅舅,兩個姨媽。
我外公在他那個年代是個很有本事的人,走南闖北,性格強勢,他在世的時候一大家子雖然都不是住在一個城市,但是逢年過節都要回老家吃個團圓飯。
三年前,外公去世了,年邁的外婆本意是在老家的老房子里養老,但是老家沒暖氣冬天太冷,而且她80歲了一個人在老家兒女們都不放心,大家一商量,就每個孩子家住一個月,大家輪流照顧。
外婆是典型的農村婦女,一輩子都是聽別人的,以前聽外公的,現在聽兒女的。
其實挺明顯的,外公去世后的這幾年,大家在第一年的春節還一起回老家聚了一次,再后來不是這個有事就是那個有事,這么一個大家族再也沒有聚齊過了。
這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現在我們這幾家的關系越來越遠。
我三舅母強勢且有些自私,她和我外婆的婆媳關系沒有那么好,不愿意讓外婆去他家里生活,我三舅又是個極其聽媳婦話的人,他來和我媽媽商量,讓我退休在家的老媽自己照顧外婆,其他幾個兄弟姐妹每人每個月出兩百塊錢。
我媽還沒說同不同意,我大舅母就提出了反對意見,沒明說,但是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媽媽長期單獨照顧外婆,她怕最后外公外婆那點積蓄全到我媽兜兒里了。
父母離世,當經常吃虧的那個不再想吃虧,經常占便宜的那個占不到便宜,幾個兒女各懷心思的時候,這個家就會越走越散。
02
心理學上有個“情感紐帶遞減定律”,當共同的情感支點消失,血緣關系的親密度會以每年7%的速度遞減。
父母去世后,如果一個家族中有一個經濟實力很強又不計較得失的領頭雁來接替原來父母的責任,那么這個家族的疏遠速度會大大減慢,否則,誰都逃不開情感紐帶遞減定律。
父母離開后,兒女們最好的關系應該是保持這兩個邊界感。
第一,不過分干涉別人生活。
結婚前,你們是一個爸媽生的兄弟姐妹,結婚后,身份和責任變了,曾經需要你保護的弟弟,變成了需要保護別人的爸爸和丈夫,你再和弟弟聯系之前,就要考慮弟媳和他們孩子的感受了。
我二姨做生意,有錢,她看到我大舅生活的不是很如意,就總是在經濟上幫助他,沒想到大舅媽不領情,說二姨看不起他們施舍他們,搞得兩家現在都不來往了。
第二,平時不打擾,有事情的時候頂上。
我小姨家表弟考大學的時候我已經工作了,他選專業的時候,我媽媽讓我咨詢了很多前輩的意見,最后很幸運地選到了他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他報考了我所在城市的大學,平時周末我會讓他來家里吃飯,也會帶他去購物,給他生活費,畢業的時候我聯系自己的師哥給表弟推薦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我小姨一直很感謝我媽媽,也許這種邊界感,才是兄弟姐妹間最合適的距離。
父母是捆綁親情的麻繩,當繩結散落,我們總要學會自己打撈記憶里的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