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小雨綿綿,邛崍甕亭公園的Parking Coffee里,幾位年輕人圍坐窗前,手捧咖啡,目光投向窗外朦朧的湖光樹影。粗獷的工業風材質與窗外柔和的自然景致形成有趣對比,卻又和諧共存。
![]()
“這里不僅是賣咖啡,還是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空間。”Parking Coffee主理人侯小鳳說。她曾經做過九年酒店經理,后來回到家鄉邛崍,在甕亭公園人工湖邊打造了這個工業風咖啡空間。
![]()
在邛崍,像Parking Coffee這樣以咖啡為媒介的新消費場景正不斷涌現,它們融合自然、文化與社會功能,成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消費升級和城市更新的縮影。
空間煥新:
公園與糧倉的創意再造
甕亭公園Parking Coffee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獨一無二的自然區位。坐落于公園東南角,咖啡館擁有了一片喧囂都市中難得的靜謐。“就因為自己愛喝咖啡,我到別的城市都想去打卡一些好看好喝的咖啡店。”侯小鳳回憶創業初衷時說。
![]()
一整片巨大的玻璃落地窗,讓每個座位都成為觀賞公園景色的絕佳位置。人工湖、綠樹和天空盡收眼底,“借景入畫”的視野設計讓顧客在品嘗咖啡時,能完全沉浸于公園四季變換的景色之中。
邛崍的咖啡空間創新不止于城市公園。在火井古鎮,老糧倉煥發新生,原始建筑結構被完整保留,水泥灰屋頂搭著原木桌椅,落地窗將陽光和鄉野景致溫柔地框進來。書架上的書隨意攤著,音樂透著閑散,捧一杯拿鐵坐在曾經裝滿豐收的屋子里,讓人頓悟“到鄉野,即良方”的意境。
![]()
火井糧倉咖啡
這種空間再造的背后,是傳統與現代的美學對話。Parking Coffee的工業風裝修與大幅玻璃窗形成對比美學,實現自然與現代的碰撞;而糧倉咖啡館則在新舊融合中找尋平衡,既保留歷史記憶,又注入現代生活氣息。
![]()
味道創新:
在地食材的風味實驗
在Parking Coffee,一款“文君酒dirty”備受顧客青睞。它選用邛崍本地文君酒為基調,配以紅茶,入口是酒心巧克力的味道,勾起許多80后小時候的回憶。“我們會在店里加入很多邛崍本地的元素。”侯小鳳介紹,“比如孔明街道的柿子,從河邊撿來的芭蕉葉插在店里……”
![]()
鄉村咖啡館的味道實驗同樣精彩。“米湯咖啡”成為連接鄉村與城市的味覺橋梁。用老水碾磨出的新米慢火熬出濃稠米湯,與新鮮萃取的咖啡液完美融合,呈現出稻谷甘甜與咖啡醇厚結合的順滑口感,是鄉村慢時光與城市快節奏的溫柔握手。
![]()
這些創新飲品不僅是一種味覺享受,更成為連接顧客與邛崍風土的情感紐帶。每一杯特調都承載著在地文化記憶,讓消費者在品味咖啡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邛崍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文君酒到本地新米,從當季柿子到河邊的芭蕉葉,邛崍的咖啡師們正用本地食材講述著屬于這片土地的故事。
![]()
價值革新:
消費場景的功能進化
在邛崍,咖啡館的功能已遠超飲品本身,它們正成為連接社區、激活鄉村的多元空間。“開了咖啡店以后,朋友帶朋友,還拉上各自的朋友來打卡。”侯小鳳表示,“因為我以前做酒店的經理,我有很多客戶是從來沒有碰過面,只是互相有過工作的一些交集,但現在,有時候他們會經常過來找我玩兒。”
![]()
這些精心打造的咖啡館,常常成為本地居民與外來游客共享的“文化客廳”。無論是在文脈坊星巴克段公館店看到的各類顧客,還是在火井鎮老糧倉里同時服務于游客和本地人的場景,都體現了這一點。這些空間不僅是品咖啡的地方,更是社交、辦公和了解本地文化的復合場所。
![]()
走進Parking Coffee,侯小鳳正在為客人準備文君酒dirty,咖啡機的聲音與窗外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能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最大的自由。”她笑著說,“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想做啥,可以放開手去做。”
![]()
在邛崍,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如侯小鳳一般,以咖啡為紐帶,將自然生態、文化傳承與社區營造相融合,重塑城市休閑生活方式。這些散落在公園、公館與鄉野的咖啡空間,不僅是消費場所,更是都市人尋找詩意棲居的精神容器。它們既塑造了城市新形象,也體現了邛崍全面踐行“近悅遠來”營城理念,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記者丨王維 楊柳 向麗琴
編輯丨王秋月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