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向來被視為衰老來臨的標志,宣告著時光的流逝與人體的改變。然而,最新的一項科學研究正顛覆這一傳統認知——我們頭上的白發,可能是機體進行抗癌防御的外在表現。
![]()
▲圖據圖蟲創意
黑色素干細胞消失:
會產生白發但能有效降低促癌風險
由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主導的一項小鼠實驗揭示,機體應對特定細胞損傷的機制,會導向衰老或患癌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每天,我們的細胞都會遭受紫外線輻射、化學暴露乃至自身代謝過程的侵襲,導致遺傳物質(DNA)受損。這種損傷既會加速衰老,也提升了患癌的風險,例如本研究聚焦的黑色素干細胞損傷,正是引發黑色素瘤——一種高度惡性、易擴散的致命皮膚癌的元兇。
黑色素干細胞位于毛囊深處,是產生色素、賦予頭發與皮膚顏色的黑色素細胞的“母庫”。正常情況下,這些干細胞通過周期性再生,能夠源源不斷地補充色素細胞,與頭發生長、脫落的節律同步,確保人類大多數時候擁有鮮艷的發色。
最新研究發現,當黑色素干細胞遭受DNA損傷,特別是發生雙鏈斷裂的嚴重損傷時,黑色素干細胞會不可逆地分化為成熟色素細胞,然后從干細胞庫中消失,從而導致頭發逐漸變得灰白。通過將這些成熟細胞從干細胞群體中移除,可有效阻止遺傳突變或DNA變異的積累與擴散,降低促癌風險。
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根白發,都是機體的一次勝利——一個細胞選擇退出,而非鋌而走險成為癌癥的“始作俑者”。
此項研究的突破:
為衰老和癌癥研究開辟全新天地
研究進一步揭示,紫外線或化學物質引發的雙鏈斷裂,會激活某種特定通路,促使干細胞默認“自毀”,從而催生白發。
研究表明,黑色素干細胞的反應結果似乎取決于它們所受到的特定類型的損傷以及它們所處的微環境中的分子信號。化學物質或紫外線等壓力因素會導致細胞DNA鏈斷裂,同時也會使黑色素干細胞默認自毀,導致白發出現。然而,若處于癌變微環境的影響下,這種保護機制就會消失:受損的干細胞不僅存活下來,還能無限自我更新,成為黑色素瘤生長的“種子庫”。
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對抗命運”——同一群干細胞因環境信號的不同,走向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白發本身并不是抗癌的屏障,而是消除危險細胞這一保護過程的副產品。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基于小鼠模型,而人類黑色素干細胞是否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運作,仍需進一步驗證。物種間的生物學差異以及遺傳的復雜性,使頭發變白和癌癥之間的關聯更為復雜。
盡管如此,這一突破已為衰老與癌癥研究開辟了全新天地。未來,若能精準調控這些“命運信號”,或許就能強化機體的自然防癌機制,大幅降低老年人群的癌癥風險。
紅星新聞記者 周月瀟
編輯潘莉
審核 何先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