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成都國際文學周期間
著名媒體人、作家敬一丹走進崇州
圍繞自己的作品“十年五部曲”
與眾多讀者和學子
進行分享、展開交流
![]()
在精彩的讀書分享會后,敬一丹接受了崇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專訪。她以細膩的觀察、深刻的思考,暢談對崇州的初印象、對陸游文化感悟,以及如何讓傳統文化在當下煥發新生。
談初印象:是一場特別的緣分
![]()
![]()
“我居然是第一次來崇州!”這是敬一丹在專訪中說的第一句話。因為做節目的原因,敬一丹來過很多次四川,但與崇州好像始終差點緣分,她也一直在等一個機會與崇州“正式見面”。于是,此次以文學為橋的第三屆成都國際文學周,促成了她與崇州的緣分。
![]()
敬一丹在崇州罨畫池
敬一丹說:“作為一名媒體人,我的采訪大多都是新聞性的。而我們的新聞作品,其實很多都是易碎的,節目播完之后,或許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文學是具有沉淀性的,所以才會有今天的這場文學盛會。”成都國際文學周這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盛會,讓敬一丹有機會站在一種特別的角度,認識崇州。在她看來,崇州是一個有文氣的城市,特別是走進罨畫池,能感受到其獨特的氣息,在這樣的地方談文學,是非常契合的。
談陸游:文字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
![]()
![]()
本屆文學周以紀念陸游誕辰900周年為契機,搭建起古今對話的橋梁,這讓敬一丹感觸頗深。她說:“我覺得文字是可以超越時代的,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走進崇州,仿佛能觸摸到陸游筆下的山河意境,從保存完好的歷史古跡到代代相傳的民俗風情,崇州用最鮮活的方式傳承著千年文脈。以前,我們在世界各地從書本上讀陸游。如今,因為一場文學盛會,人們匯聚在陸游工作生活過的地方再讀他的詩,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文字的力量便是如此,常讀常新。
談傳播:讓文學在當下“被看見”
![]()
![]()
![]()
敬一丹作品
作為見證媒體行業變革的資深從業者,敬一丹對傳統文化的傳播有著獨到的思考。她認為,讓文學“被看見”的關鍵是找到與當下受眾的連接點。可以傳播的方式有很多種,用短視頻、直播、線上讀書會等年輕群體喜愛的形式,將文學故事融入生活場景,讓經典走出書本,讓傳統文化在具象的場景中感知、被熱愛,在我們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
記者|劉馨月 雷凱茹
編輯|余霞 陳雨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