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桂沁脾的深秋時節,一場注定點燃少年報國情懷的特殊活動,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德州二村小學溫情啟幕。11月3日,“上鋼國防 AI 科技課程送教進校園”啟動儀式如期舉行,當“國防”的厚重底色與“AI”的前沿活力相遇,一場集思想引領、科技實踐、軍事體驗于一體的國防教育盛宴,就此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技護國”的種子。
![]()
這場備受矚目的“科技+國防”育人活動,由上鋼新村街道牽頭主辦,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與德州二村小學、上海浦東新區戎暉社會服務中心共同承辦,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語言與文化傳播學院傾力協辦。40名來自德州二村小學國防特色班的學生,與退役軍人組成的專業教學團隊并肩,開啟了一段兼具熱血與智慧的成長之旅。
啟動儀式上,德州二村小學黨委書記、校長徐巍煒的致辭,如同一次溫暖的 “國防啟蒙”。她將國防比作守護國家的“超級盾牌”,話語間滿是對少年們的期許:“希望同學們以這門課程為起點,做好奇的追光者、勇敢的創客、未來的守護者,把科技報國的種子埋進心里,用智慧和勇氣為國防長城添磚加瓦。”而上鋼新村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主任張潔靜則帶來了更長遠的規劃——街道將持續整合區域紅色資源與國防科技力量,以“政+社+校”聯動模式搭建系統化國防教育平臺,讓國防意識真正在校園里扎根、發芽、結果。
![]()
當日下午,國防 AI 科技素質課程首課的鈴聲一響,孩子們的好奇心瞬間被點燃。在國防科技沙龍導論課上,國防領域專家與退役大學生小教員強強聯手,結合即將展開的系列課程,把“國防與國家安全”的核心內涵、“國防與科技發展” 在軍工兵器中的實際應用,轉化為孩子們聽得懂、感興趣的鮮活案例。臺下,同學們執筆認真記錄認知筆記,遇到疑惑時踴躍舉手提問,課堂上的思維碰撞,讓“國防重要性”的認知悄然加深。
國防軍事訓練課則是另一番熱血場景。退役大學生教官身著筆挺軍服,以“小小軍人集結令”喚醒孩子們的“軍人夢”。“腳尖分開像小剪刀”“下頜微收像含小糖果”—— 這些形象又通俗的比喻,把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間轉法等基礎隊列動作要領拆解得明明白白。孩子們挺直腰板、精神抖擻,在教官的耐心指導下反復打磨動作,力求姿勢規范、反應迅速,那一張張專注的臉龐,盡顯新時代少年的昂揚風貌。
據悉,此次國防 AI 科技素質課程,是上鋼新村街道打造國防雙擁品牌的關鍵一筆。街道創新試點 “學校國防教育特色工作站” 模式,精心設計了六大課程模塊 —— 國防科技沙龍、軍事訓練、國防AI繪畫、國防歌曲創編、軍事模型拼裝、無人機操作,將“AI 技術 + 國防知識 + 實踐操作” 深度融合。通過沉浸式體驗,幫助孩子們構建起“科技+國防+歷史”的復合型知識框架,讓國防知識不再是課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觸摸、可實踐的成長養分。
![]()
首課落幕,孩子們的興奮與收獲溢于言表。五年級學生王同學難掩激動:“軍事訓練讓我明白了軍人的紀律性和責任感有多重要,聽說后面還有 AI 課程,我已經開始想自己的國防主題作品要畫什么了!” 參與課程的教師也紛紛點贊:“把國防教育和科技教育結合起來,既符合現在孩子的認知特點,又能實實在在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創新精神,這種形式特別好!”
少年強則國強,科技興則民族興。上鋼國防 AI 科技課程的啟動,為青少年國防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未來,必將有更多少年在這門課程的滋養下,樹立 “科技護國、人人有責” 的堅定信念,成長為兼具國防觀念、愛國情懷與創新能力的新時代接班人,用青春力量為國家國防長城筑起堅固屏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