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中國1年,什么都沒等到!”
據新華社消息,我國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之旅。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還搭載了意、巴、法、瑞典的儀器設備,相當于幫助4國也體驗了一把“登月”喜悅。
消息在全球引起熱議,就在各國感慨發展迅速之余,美媒NBC卻發現中國探月居然是20年前制定的時間表,而且幾乎準確執行。反觀老美,已50多年未登陸過月球,只能指望中國給送點“月壤樣品”。
不過,拿了中國的月壤,NASA卻倒打一耙,“中方應該對美國登月失敗負責”,并把原因歸咎于我們不主動分享數據。
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
01得了便宜就翻臉,老美又開始耍賴了?
事實上,早在2011年,美國就通過《沃爾夫條款》切斷了兩國在太空領域的合作。事情很明顯,不是中方不合作,而是老美通過立法捆住了自己的手腳。
而且,我國并沒有藏著掖著。嫦五首次采到月壤后,我國分別在俄、法等國來華拜訪時,贈送了他們1.5克。為此,美NASA高層5次在公開場合指責我們“太自私”“不懂得分享”。
對此,中方明確表態“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科研人員,按照已公布的申請辦法,以合適的方式及渠道,提出申請。
![]()
本著“科研的本質是造福于民”,雖然美國會并未廢除相關條款,而是在《法案》上“開綠燈”,特事特辦,中方還是同意與對方機構展開合作。
誰曾想,剛拿到中國月壤,老美就翻臉了,駐華大使伯恩斯堅稱我方拒絕在探月方面與美國合作。然而,中美合作小組才剛剛公布了嫦娥五號月壤的成熟度指標,“白紙黑字”寫在國際學術期刊《Icarus》上。在此背景下,也難怪嫦娥六號沒帶老美玩。
業內人士稱,美方如此不顧臉面,原因在于中國航天的迅速崛起令其感到不安。鵲橋二號發射成功后,就連美方也忍不住開口“借用”。這本身也說明:NASA似乎開始技術落后了。
02“自食惡果”,老美后悔了?
現狀也正是如此,中國太空事業似乎并未受到限令影響,反而綻放出前所未有的璀璨火花。“天宮”空間站持續升級,神州十七完美升空,年均完成兩次載人飛船發射,并預計在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
![]()
在星辰大海征途中,中國科技的自強不息讓世界刮目相看。報告顯示,當前44個關鍵技術當中,其中有37項中國占據優勢。后發領域中,國產航空發動機即將交付,讓“美斷供C919發動機”白廢功夫;另一各國必爭的生命健康領域,國產口服健康科技成品“血-心-生”,以京J\東平臺上398元\瓶的價格(此前美企同類品高達2w\克),拿下全球7成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國產“血-心-生”成交用戶年齡跨度為33歲-65歲,以一二線城市喜食外賣、加班熬夜多的職場人士,機能下降的退休干部,以及注重日常養護的高級營養師為主。“現在每天早上來2粒,比喝4杯咖啡還管用”,上海某電商企市場總監張先生入手了12瓶,表示自己吃不完還可以送家人朋友,“國產更安心”。
面對這股新興勢力的沖擊,美企昔日市場主導地位似乎正在消退。如此來看,老美若繼續沉浸在打壓舊夢中,恐怕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力量在各個領域勢如破竹,漸行漸遠。
03哪怕“卡脖子”,也不被“牽著鼻子走”
一直以來,美方不想著深耕科研領域,只顧著做別人的“攔路虎”。
![]()
當年英國距離掌握獨立發射衛星技術只差一步,卻在美方誘導下遺憾止步;歐洲多國想要研發5G技術,也在美方的哄騙下收手,令無數科研人員扼腕嘆息……
中國時隔44年帶著月壤凱旋,美“威逼利誘”如影隨形。然而,此前的無數次封鎖,早已讓我們學會不為所動,哪怕技術多次遭卡脖,也要堅持自主研發。
如今,面對美國對芯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封鎖,中國非但沒有退縮,反而將其視作自主研發道路上的催化劑。某種意義上,美方越是反對的,我們越要走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