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千億資金迷局:高管空手套利,誰來買單?
萬科不讓高管出錢,卻要所有人一起買單?千億資金被挪用,深鐵董事長豈能不辭職?高管們又怎能拿走這么多錢?
真正賺大錢的人,往往都說自己不賺錢。比如你去問開發(fā)商“房地產(chǎn)賺錢嗎?”,得到的答案大概率是“當然不賺”——“你看,光買地和交稅費就占房價的65%,再加上蓋房子的建安成本20%、營銷和財務成本3%,總成本占到房價的88%,剩下的12%才是純利潤。關鍵這12%還不是一年能拿到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周期平均三年,折算下來每年收益才4%。也就是說,投入100萬成本,一年只賺4萬,這和五六年前的定期存款利息差不多,確實不怎么賺錢。”
但這種話能信嗎?表面上看,投100萬一年賺4萬,可關鍵是,開發(fā)商真的投了100萬嗎?買地需要全額付款嗎?其實只需交個定金,再以土地為抵押向銀行申請開發(fā)貸;施工需要自己花錢嗎?都是工程方先墊資蓋房,等房子賣出后,再用回款支付所有成本。開發(fā)商的實際成本,不過是買地定金和開發(fā)貸利息,只占總成本的1%左右。也就是說,100萬的總成本,實際只需投入1萬塊,一年就能賺4萬,年化收益率高達400%,這還不夠多嗎?
而萬科高管們,還能讓收益率再翻5倍——連1萬塊都不用出,只需投2000塊,一年就能賺4萬,收益率直接沖到2000%。怎么能做到出這么少的錢?答案是找合伙人一起開發(fā)樓盤,讓合作方出大頭,萬科出得越少,利潤就越高,再通過放貸把高利潤套走。
比如萬科在山東煙臺看中一塊地,會專門找當?shù)氐男¢_發(fā)商談合作。話術(shù)通常是:“你看我有萬科的品牌、營銷團隊、施工團隊和物業(yè)服務,你有當?shù)氐馁Y源,咱們合作賺錢怎么樣?這個項目實際成本1個億,咱倆28開,我出2000萬,你出8000萬,但利潤分配得反過來,萬科拿80%,你拿20%。你什么都不用管,營銷、施工、物業(yè)萬科全一條龍服務,你光等著分錢就行。畢竟萬科的房子好賣,20%的利潤也不少了。”
可小公司往往拿不出8000萬,這時萬科就會說:“沒錢不要緊,我給你介紹個地方——博商資管,年化利息才10%,保證你能貸下來。” 博商資管是什么來頭?其實是萬科高管們自己的放貸公司,也是萬科的“影子銀行”。
它的資金來源主要靠“名股實債”:萬科有新項目時,高管通過博商資管聯(lián)系招商基金、東方資產(chǎn)、光大信托等金融機構(gòu),讓它們出錢做項目“大股東”。但這些機構(gòu)不參與經(jīng)營和利潤分配,只收每年固定的5%左右利息——名義上是股東,實際就是博商向它們借的債。用這個辦法,博商借著全國萬科的項目,融了數(shù)百億資金。
這還不夠,高管們又開了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融資公司“彭金所”,目的是讓員工從彭金所貸款,再跟投萬科的新項目。彭金所給員工的貸款利息是年化10%,但承諾的投資回報是20%——相當于員工一分錢不花,白得10%利息,看似“白送錢”,實則另有圖謀。
萬科員工當年收入高,有穩(wěn)定工資流水、社保公積金,大多名下有房有車,本身就是優(yōu)質(zhì)借款人;再加上投的是萬科項目,銀行和社會資金都搶著放貸,利息還不高。但員工只能從彭金所貸款,彭金所再以“員工貸款跟投萬科項目”為抵押,向全社會發(fā)行年化5%的理財產(chǎn)品,金融機構(gòu)紛紛搶購。
彭金所拿到5%成本的融資,轉(zhuǎn)手以10%利息貸給員工,中間白賺5%利息差。而員工拿到貸款后,還被要求把錢統(tǒng)一存到博商資管,才能參與項目。據(jù)悉,彭金所共融資至少200億,加上名股實債的資金,博商手里就有了上千億資金,專門給全國的合作方放貸。
于是,煙臺的合作方從博商貸到了8000萬,年化利息10%。當年萬科項目不愁賣,10%的利息在合作方看來并不高。但萬科又提出:“錢幫你貸下來了,你得給我擔保,別到時候還不上。你把項目的公章、營業(yè)執(zhí)照、網(wǎng)銀都押給我,賬目由我來管,這就算擔保了。” 合作方只能同意。
結(jié)果等了三年,萬科始終沒有開盤銷售。8000萬貸款,一年利息就是800萬,三年下來光利息就付了2400萬,小公司眼看就要被拖垮。這時萬科才開盤,項目不出所料大賣,房子很快售罄。小公司趕緊提出分配利潤,卻被告知“沒錢可分”。
一查賬才發(fā)現(xiàn),項目回款確實不少,但對外支出的款項(比如工程款),都是借博商的高利貸支付的,加上各種手續(xù)費,年化利息高達40%;而賬上的回款,早已被挪到全國其他城市,借給了其他合作方。更離譜的是,萬科的施工方和材料供應商,想拿到工程款,還必須從彭金所借一筆年化20%的貸款才能結(jié)賬。
萬科在全國合作了數(shù)百個項目,相應地在博商資管旗下注冊了數(shù)百個關聯(lián)公司和銀行賬戶,僅“紅色崛起”這一個賬戶,最多時就有700多億資金流入。這些錢最終流出博商資管和彭金所,變成了個人資產(chǎn)。
2024年,博商資管無力償還金融機構(gòu)本金,彭金所也無法兌付員工的20%利息和本金,徹底爆雷。錢沒了,但抵押的都是萬科的資產(chǎn),最終還是要有人買單。這一切的操盤手祝久盛,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救萬科,終究還是要先自救。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