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2025年第43周第880期中國流感監測周報》。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10月20日~26日,南方省份流感活動上升,北方部分省份上升,檢測出的流感病毒陽性標本中,甲型H3N2毒株已成為主流。
PART.1
甲型H3N2傳染性更強、速度更快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分析,從最新數據來看,在過去一周的流感樣病例中,南方甲流的核酸陽性率已超過10%,這通常意味著流感季的到來;北方門診流感樣病例尚未出現顯著上升,僅小幅增加,預計將在11月的第二、三周迎來明顯高峰。
“今年流感季啟動較早,從全球來看均有類似趨勢。比如,日本在10月初就已經進入流感季。此外,英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感染人數也在增加,這可能與病毒變異和人群行為因素相關。流感活動的加速,可能導致今年的感染人數增多。”李侗曾說。
對于當前醫院的門急診情況,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胡洋介紹:“最近門診以及發熱門診的相關病人,不僅在數量上開始增加,病毒檢測的陽性率也在上升。”
李侗曾介紹:“2024年主要流行H1N1,前年(2023年冬季)是H3N2,隔了兩年后人群的免疫屏障較差,因此對H3N2的抗體水平相對較低,更易感染。”相比H1N1,H3N2有著更強的傳染性與傳播速度。
胡洋表示,僅從癥狀上來說,普通人很難將H3N2與H1N1進行區分。“二者的主要癥狀都是突發高熱(39℃以上)、咽喉痛、劇烈咳嗽、肌肉酸痛乏力,但H3N2對老年人影響更大,而H1N1更多影響年輕人。”
上述專家均表示,在治療和檢測上,H3N2與H1N1并沒有太大區別,現有手段均有效,醫院普遍具備相應的核酸檢測能力,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儲備也較為充足。因此,整體形勢可控,大眾沒必要過度緊張。
PART.2
用最簡單的方法阻斷病毒的入口
疫苗是預防、控制疾病和保護健康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除此之外,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夠讓冬天少生病?
洗手
手部衛生看似簡單,卻是抵御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研究發現:每增加一次洗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日風險就能下降約3%;如果每天能保持10~15次有效洗手(含肥皂或酒精洗手液),總體感染風險可下降近30%。
這不是小數目。在流感或普通感冒高發的冬季,意味著每三個人中就能少一個被病毒擊倒。
戴口罩
合適的防護能顯著降低呼吸道病毒吸入量,尤其在密閉場所或人群聚集時,佩戴口罩依然是最經濟、最直接的自我防護方式之一。
最新的空氣傳播模型提示:FFP2級口罩能將吸入病毒劑量減少約13倍,而在通風不良的辦公室,8小時的暴露相當于一次15分鐘未戴口罩的面對面交談風險。
這說明,良好的通風、空氣凈化與合適的防護措施,并非多此一舉,而是現代科學賦予我們的外在免疫系統。
![]()
參考資料 :二次感染風險分布熱圖,a、b為未干預條件下的風險,c為所有學生佩戴FFP2口罩后,d為感染者佩戴外科口罩。
鼻腔沖洗
鼻腔是呼吸道病毒最早登陸的地方。
來自意大利的一篇研究指出,每日兩次使用0.9%~3%鹽水的低壓沖洗,能顯著減少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的復發,同時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通過沖走病毒、灰塵和炎癥介質,讓鼻黏膜保持健康屏障功能。
從手到口罩,再到鼻腔,每一個入口都值得我們多花一點心思。這些看似微小的動作,往往決定了冬天過得順不順。
PART.3
做好保暖 適當運動 加強免疫力
防護的第一步是堵住入口,第二步則是讓身體自己變得更強。
運動是免疫系統的天然調頻器
來自印度尼西亞日惹大學的研究表明:規律的中等至高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能增強呼吸道黏膜免疫,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發病率。
運動通過提高呼吸肌力量、改善肺通氣效率和抗炎能力,為身體筑起一道防線。
![]()
參考資料 :運動、免疫反應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關系
睡眠,被忽視的免疫藥方
除了規律運動,免疫力的另一根支柱是睡眠。
英國生物樣本庫對近40萬人進行了13.5年的隨訪,結果顯示:保持7~8小時睡眠、早睡型作息、無失眠和白天不嗜睡的人,感染住院風險顯著降低,其中肝臟感染風險降低20%,敗血癥風險降低9%。
研究者估計,如果所有人都能養成健康睡眠模式,約10%的感染住院可以被避免。
PART.4
科技創造健康環境
如果說運動與睡眠是身體內部的調節,那么科技改善的是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
房屋保溫,讓身體不再暗耗能
日本的一項全國調查顯示,居住在室溫18℃以上、保溫良好的住宅中,中老年人的高血壓和心血管病風險明顯降低。
模型分析表明,改善住宅保溫能延長夫妻合計健康壽命0.3~0.5個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且經濟成本效益顯著。
冬天讓家更暖,不只是舒適,更是健康投資。
空氣凈化器,不只是除塵
美國多中心隨機交叉試驗發現:在血壓偏高人群中,使用HEPA空氣凈化器一個月后,收縮壓平均下降3.0mmHg,而假裝置組則無變化。
空氣質量改善不僅利于心血管健康,也能降低空氣中病毒顆粒濃度,從源頭上減少吸入風險。
被動加熱,如泡澡、桑拿
熱水帶來的溫度刺激,不只是舒緩。
哈佛大學與日本學者的系統評價匯總了20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全身性被動加熱(如熱水浴、桑拿)可使收縮壓平均下降約4mmHg,尤其在有心血管風險人群中更明顯。
發表于《當前心臟病學評論》的綜述指出,規律的熱水浸泡還能改善血管順應性和內皮功能,降低高血壓及動脈硬化風險。
一項針對18篇研究的系統回顧提醒:水溫控制在40℃~42℃,每次10~20分鐘,以胸口為界浸泡即可;若時間過長或水溫過高,反而可能因血壓驟降、心律不齊或暈厥而危險;特別是老年人或飲酒后,不宜獨自泡澡。
冬天少生病,其實是生活與科學達成的和解。
勤洗手、常通風、規律睡眠、適當運動、讓身體保持溫暖,并在合適的時機接種疫苗。
科學的力量,往往不喧嘩,卻能在一次次呼吸與心跳之間,默默守護我們的平衡。
等等,別劃走
![]()
確認過眼神
你是會點贊和點亮愛心的人
動動手指
它就在屏幕底部

各位新老讀者:
因為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規則的改變,導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文章。為防丟失,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
2.點擊“設為星標”;
3.出現“黃色星標”后,以后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您的手機。
關注大河健康報,求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群咨詢獲取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問藥等健康服務,掃碼入群,獲取最新信息↓↓
![]()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安 偉
編輯丨劉廣輝
版權聲明
本文綜合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科普中國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