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及美財長從沒這么被動過,從APEC峰會返美后特朗普下了決定,要在本次任期滿前,徹底擺脫被中國稀土“卡脖子”。
美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繃不住情緒,怒斥《華爾街日報》編輯們是一群又天真又暴躁的老頭,稱他們竟然以為中國不會用稀土卡美國的脖子。貝森特表示,中國為了制定這個計劃(稀土管制)已經準備了25至30年了。而美國一直在沉睡著。在接下來一兩年的時間里,美國會加速前進,一定能擺脫中國懸在美國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
貝森特表示,當下美國已經召集了“盟軍”,包括所有的西方國家,部分亞洲國家,以及印度,接下來要一起搭建以美國為中心的稀土供應鏈。
貝森特憂心忡忡說道:我們不想和中國脫鉤,但美國需要“去風險”,“中國在很多領域都是不可靠的合作伙伴”。
貝森特實在是邏輯不通。他一邊說“不想脫鉤”,但又強調“中國是不可靠的合作伙伴”,本質上是在給自己找理由,想脫又不能直說,于是打個漂亮的“去風險”幌子。這種說法就是“我不懟你,我只是…保護自己”,明顯自相矛盾。
貝森特說,“中國在很多領域都是不可靠的合作伙伴”,這種說法本身帶著濃厚的意識形態偏見,把經濟競爭問題政治化。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的可靠性,應該看能力、契約精神和市場規則,而不是一口咬定“不可靠”。若這么說的話,打著關稅的幌子收保護費的美國是否更不可靠?
貝森特的話表面上是“關心供應鏈安全”,實際上是掛羊頭賣狗肉——以風險之名搞脫鉤和經濟控制,還試圖把責任甩給我們。說白了,貝森特就是在說:我們想合作,但你得先聽我的,否則就不可靠。
![]()
那么,貝森特口中的“盟軍”都有誰呢?首先是澳大利亞,不僅有稀土資源、也是美英澳印等“印太”戰略體系里關鍵國。其次是加拿大,也是有一些資源國背景,然后是法國、德國、北歐,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印尼,還有貝森特重點提到的印度。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政府在風風火火的對稀土“去風險”,可類似的操作同樣的話奧巴馬早在15年前就說過了。奧巴馬政府早在2010至2012 左右就意識到,美國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和關鍵礦物供應是一種戰略風險。
當時奧巴馬政府專門搞了一個“Critical Materials Strategy”即“稀土和關鍵礦產”的國家級安全管理方案,分析哪些稀土和關鍵礦物對國防、能源、科技產業最重要。同時鼓勵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開采稀土礦,扶持國內加工技術研發。并開始建立戰略礦產儲備,推動舊電子產品回收提取稀土。當時的目的也是“去風險”,確保美國不被供應中斷卡脖子”,和特朗普現在強調的邏輯完全一樣。可是很遺憾,結果有限。
當時全球稀土加工90%以上在中國,美國自己幾乎沒有全套工業鏈。科技突破周期長,實際產業化緩慢;短期無法替代中國供應。即便奧巴馬政府當時建立了稀土和關鍵礦產儲備,但是儲備規模有限,只能應急幾個月,不足以完全支撐長期需求。另外奧巴馬當時也開始與盟友對話,討論供應鏈可靠性。不過沒有明確的產業布局,實質性合作有限,中國至今依然掌握主導權。
![]()
總的來說,無論是奧巴馬還是如今的特朗普政府,要在短期內完全擺脫中國稀土“卡脖子”,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印度等雖然有資源,但多數只有開采能力,沒有加工和高端應用能力。美國要把盟軍資源整合成可控供應鏈,需要長期投資、政策協調、技術轉移和標準統一。在短短一兩年內完成幾乎是不現實的。
可以說,奧巴馬時期是在畫圖紙;特朗普如今是在喊著“我要建摩天大樓”,但地基還是奧巴馬留下的那片空地。15年過去沒有任何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