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前言
最近,俄烏前線的一則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烏克蘭軍事情報局(GUR)派出特種部隊,乘美制“黑鷹”直升機潛入紅軍城西北部,試圖營救被困的烏軍高官和北約人員。
然而,直升機剛一降落,俄軍的無人機和導彈就如影隨形般撲來,最終11名人員連同直升機被“一鍋端”。
這場閃電般的救援行動,瞬間演變成一場精準伏擊,背后折射出俄軍當前在紅軍城-季米特洛夫一線的戰術突破速度之快,已讓烏軍難以招架。
![]()
紅軍城告急:俄軍多路突進,包圍圈正在收緊
根據近期俄國防部通報及戰場地圖分析,俄軍北部集群正從紅軍城北郊向南推進,而南部部隊則從季米特洛夫方向北上,兩路兵力已逼近里夫尼村周邊,形成夾擊之勢。
![]()
被圍烏軍包括第25機械旅殘部、第155旅前線指揮部及第79旅部分單位,這些部隊被切割在礦井巷道和郊區林地構成的“灰色地帶”中,難以機動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俄軍此次進攻大量利用礦區地下通道進行滲透,配合無人機全天候偵察,不僅避免了正面強攻的傷亡,還逐步壓縮烏軍活動空間。
![]()
有戰場視頻顯示,俄軍小型突擊組甚至已滲透至紅軍城北部居民區邊緣,而烏軍防御據點因通信被干擾和補給中斷,陷入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
“黑鷹”折翼:GUR救援行動全程遭俄軍鎖定
10月31日傍晚,烏克蘭GUR出動一架UH-60“黑鷹”直升機,試圖在紅軍城西北部一處林間空地實施機降,然而,從直升機低空突防開始,俄軍地面雷達和紅外無人機便已全程跟蹤。
![]()
社交媒體流出的俄軍拍攝畫面顯示,直升機著陸后,GUR隊員迅速接應了從林中撤出的被困人員,但未等全員登機,數十架FPV自殺式無人機便從多個方向發動飽和攻擊。
![]()
除11人陣亡外,直升機也被完全摧毀,這一場景與2022年馬里烏波爾營救行動高度相似,再次暴露烏軍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突防能力不足,而俄軍此次并未急于強攻被困烏軍,反而“圍點打援”,顯示出其對戰場節奏的精準控制。
全網延伸:近一個月俄烏戰場的新動向
結合10月以來多方信源,俄軍在紅軍城方向的推進并非孤例,例如,10月中旬,俄軍無人機部隊在阿夫迪夫卡方向同樣采用“偵打一體”戰術,一次伏擊中摧毀烏軍3輛試圖補給前線指揮所的裝甲車。
![]()
而烏軍近期雖獲得西方新一輪防空系統援助,但面對俄軍密集的無人機群和電子壓制,仍難以保障后方至前沿的機動安全。
另據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10月20日發布的報告,俄軍近期在烏東戰場大量使用“柳葉刀”巡飛彈與FPV無人機協同作戰,專攻高價值目標,紅軍城救援行動中,烏軍直升機可能因通信信號或熱源暴露位置,說明俄軍已構建起從偵察到打擊的閉環體系。
![]()
總結
戰場態勢瞬息萬變,紅軍城周邊的這場伏擊再次表明,現代戰爭中單點突襲的風險正急劇升高。而俄烏雙方在無人機運用、電子對抗與地形掌控上的差距,可能將進一步影響未來戰局走向。盡管當前戰斗激烈,但唯有通過實戰檢驗與戰術升級,才能更好地應對復雜戰場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