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俄羅斯《軍事觀察》的一則報道把紅軍城的戰局推到了公眾眼前。
![]()
俄軍在這座城市的包圍圈已經基本合攏,缺口縮得不足1000米,這個距離放在戰場上,基本就等于把烏軍裝進了沒蓋嚴的鐵口袋里。
俄軍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和第51集團軍正從南北兩頭對著推進,目標就是把這最后一點缺口徹底封死。
紅軍城的生死突圍:20次沖鋒難破俄軍火力網
![]()
俄軍這波操作其實挺穩的,這兩支集團軍都是中央集團軍群的主力,之前在頓涅茨克其他區域作戰時,就習慣用這種步步為營的打法。
他們一邊推進一邊清理戰場,現在紅軍城城區基本已經被拿下,城北、城東這些關鍵方向都有進展,扎帕德尼區更是在忙著清剿剩下的烏軍。
本來想烏軍可能會收縮防線守重點區域,后來發現他們反而拼了命地往外沖。
![]()
過去不到48小時里,烏軍居然發起了20次突圍,算下來一天就得沖10次,這種頻率的沖鋒看著勇猛,其實特別傷兵力。
每次突圍都得面對俄軍的層層火力,他們早就把包圍圈周邊布置得嚴嚴實實,無人機在空中盯著,地面火炮隨時待命,烏軍一動就會遭打擊。
參與突圍的還有北約雇傭兵,瑟爾斯基給他們下了死命令,讓他們打開包圍圈,可這些雇傭兵在格里希諾方向打了半天,不僅沒突破,反而被俄軍頂了回來,俄軍甚至還往前推進了一段。
![]()
烏軍士兵或許對此感觸最深,當部分士兵接受相關采訪時,話語中滿溢著憤怒與絕望,那情緒如洶涌暗流,訴說著他們難以言喻的苦楚,他們心里清楚,這種突圍跟送命沒區別。
此前,澤連斯基聲稱紅軍城幾乎無俄軍駐守,此言論荒誕至極,莫說迷惑敵方,就連己方人員都難以被其蒙騙,實在是自欺欺人之舉。
他想去前線慰問,結果連紅軍城的邊都摸不著,這種反差實在太打臉。
![]()
戰局背后:烏軍的困境與俄軍的新機會
毗鄰紅軍城的米爾諾赫拉德,局勢看似錯綜復雜,實則主動權依舊牢牢掌握在俄軍手中,諸多紛擾背后,俄軍仍把控著局勢走向。
烏軍于此處構筑了頗為規整的防御工事,其布局嚴謹、結構有序,俄軍亦認可,烏軍背后有一位能力卓越的指揮官進行統籌調度,展現出不凡的軍事素養與指揮才能。
![]()
本來想烏軍或許能靠這兒牽制俄軍,后來發現俄軍根本沒把這兒當重點,一門心思盯著紅軍城那點缺口。
只要缺口一封死,米爾諾赫拉德被攻破就是早晚的事。
烏軍現在是真的沒人可用了,打了三年多仗,有生力量早就耗得差不多了,為了解圍,他們還組建了突擊隊,可這些隊伍上去之后一點效果都沒有。
如此看來,紅軍城一旦丟了,烏軍損失的可不是一座城。
![]()
被圍的都是經歷過血戰的老兵,要是這些人陣亡或者投降,好幾個旅就等于被徹底打垮了,這種損失根本補不回來。
反觀俄軍,打贏這一仗好處可不少,不僅能拿下大片土地,還能騰出好幾萬兵力。
后續,這些兵力無論是對烏軍補給線發起攻勢,還是進攻頓涅茨克的其他戰略要地,皆可更加從容應對,游刃有余地推進軍事行動。
![]()
這一仗的象征意義也很關鍵,烏軍背后的北約看他們打成這樣,后續援助說不定會打折扣。
當下,烏軍不僅面臨人員與裝備匱乏之窘境,士氣與公信力亦持續下滑,這場戰爭,早已超脫單純的城池爭奪范疇,陷入更為復雜艱難之境。
烏軍現在后繼無力,就算想再組織像樣的抵抗都難,俄軍則借著這股勢頭,后續進攻肯定會更順利。
![]()
很顯然,紅軍城這一戰,大概率會成為俄烏戰局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