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場由汽車零部件巨頭主導的跨界競逐,在機器人賽道驟然升溫。
據蓋世汽車梳理發現,自去年以來,均勝電子、拓普、三花智控、中鼎集團等汽車Tier1,憑借數十年積淀的精密制造能力、成熟供應鏈體系與核心技術儲備,以汽車業務為根基,全面進軍機器人及具身智能領域。
這些企業或自研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或成立獨立子公司,或與第三方機器人企業深度綁定,試圖在機器人領域復刻汽車行業的成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尤其隨著特斯拉官宣2026年底啟動Optimus百萬臺年產能計劃,這場跨界角逐愈發白熱化,因為上述企業大多是特斯拉汽車的核心國產供應商。
那么,站在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深諳汽車產業鏈運作邏輯的Tier1巨頭,能否借助Optimus東風實現二次增長,成為機器人時代的新主角?
近日,均普智能(688306.SH)與智元機器人聯合發布輪式機器人精靈G2,并同步完成首批交付商用。同時,均普智能還宣布,將其機器人年產能擴產至3000余臺,為精靈G2滲透更多工業場景提前布局。
![]()
圖片來源:智元機器人
具體而言,精靈G2將由均普智能與智元機器人合資設立的普智未來研發生產,首批交付產品將率先部署于均勝電子的汽車零部件產線。在此之前,普智未來已承接智元G1機器人和A2全人形機器人規模化量產,并于8月底完成首批200臺雙足和輪式機器人下線。
此次精靈G2的量產與商用,既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更是均勝集團深度布局具身智能的關鍵落子。
除了均普智能,均勝電子也與智元機器人達成了深度合作。今年初,均勝電子提出“汽車+機器人Tier1”的全新定位,宣布依托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領域的軟硬件研發和量產經驗,全面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包括機器人“大腦”“小腦”以及能源管理模塊、傳感器套件、高性能材料等關鍵零部件。
隨后,均勝電子在4月與智元達成合作,共同開展機器人核心技術攻關、定制化開發以及測試驗證平臺建設等。其中還特別提到,智元機器人在機器人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將優先選擇均勝電子所提供的零部件產品。
這意味著,經由旗下均普智能和均勝電子,均勝與智元已經初步構建了“核心零部件—本體研發及生產—場景應用”的完整閉環。
![]()
圖片來源:均勝電子
目前,均勝電子與智元已經聯合發布了機器人AI頭部總成。而除了聯手智元,均勝電子4月還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寧波均勝具身智能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用于開展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發展到現在,據均勝電子日前在第三季度報告中透露,其機器人關鍵部件解決方案已基本搭建完畢。
和均勝電子一樣,在機器人領域,富臨精工也選擇了深度綁定智元。
早在2024年10月,富臨精工就宣布擬與智元機器人等投資組建項目公司,同時透露公司在機器人智能電關節上已布局預研產業,即整合減速器、智能控制及電機技術,拓展諧波減速器和行星減速器兩個平臺的電關節產品,并完成樣機方案,進行小批量生產。
今年2月,該合資項目——成都安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正式落地。根據合作協議,其中智元機器人主要提供人形機器人平臺,以及應用開發技術支持,富臨精工和巨星新材料作為關鍵部件供應商,分別提供機器人電關節模組和電機磁性材料,合資公司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設計,改制成適用于各細分領域的專用機器人,并向相關客戶銷售。
為更好地推進機器人業務產業化,同月富臨精工還宣布擬投資1.1億元建設機器人智能電關節模組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
今年7月,智元機器人旗下首套遠征A2-W在富臨精工生產線上料場景完成工業常態化作業直播。次月,雙方正式達成數千萬元標的的項目合作,宣布近百臺遠征A2-W將落地富臨精工工廠。
由此可見,依托智元在機器人本體研發上的積累,與富臨精工的核心零部件和場景支撐,雙方也已經形成了從“核心零部件—本體研發及生產—場景應用”的商業閉環。
除此之外,還有拓普集團、三花智控、匯川技術、金固股份、中鼎集團、兆威機電、星宇股份等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都在爭相拓展機器人業務。
其中拓普集團,早在2023年就拆分設立機器人事業部,研發直線執行器與旋轉執行器,2025年又相繼成立寧波拓普驅動有限公司、寧波靈御機器人部件有限公司,持續加碼布局。據拓普集團2025半年報,目前該公司機器人電驅執行器項目進展順利,已開始批量供貨,靈巧手電機也已多次向客戶送樣,開始批量供貨。
![]()
圖片來源:金固股份
匯川技術、金固股份、中鼎集團和星宇股份,也相繼成立了具身智能子公司,并進行相關的產能布局,拓展具身智能機器人業務。三花智控則選擇與綠的諧波深度綁定,在墨西哥設立合資公司,并在杭州錢塘新區投資建設機器人機電執行器,和域控制器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中鼎除了自研,還與埃夫特、五洲新春、眾擎機器人等達成了深度合作,持續深化機器人布局。
整體來看,面向具身智能機器人新“風口”,傳統Tier1的策略普遍是以“汽車技術遷移+場景化適配”為核心,將車規級可靠性標準與量產經驗復用于機器人領域,通過“自研+外部合作”雙輪驅動,充分發揮自身技術、供應鏈與制造優勢的同時,降低跨界轉型的不確定性。
跨界邏輯:技術同源與增長焦慮
2025年,汽車Tier1扎堆涌入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并非盲目跟風,而是“技術可行性”“轉型必要性”與“市場吸引力”三重因素共振的結果。
技術同源,是汽車Tier1跨界布局機器人的“天然跳板”。
智能電動汽車與機器人在傳感器、電控系統、精密制造等核心技術領域高度重合,大幅降低了汽車Tier1跨界的技術壁壘。
均勝電子就認為,車企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主要原因是具身智能機器人與智能汽車在技術層面具有技術同源性,軟硬件高度重合,并且可以供應鏈協同共享。例如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相關的傳感器、芯片、雷達、攝像頭等硬件和軟件算法、動力電池充電和能源管理等與具身機器人相關技術高度相通。
不僅如此,在供應鏈層面,汽車產業鏈非常成熟,車企和零部件企業還可以借助現有成熟供應商,以車規級標準定制開發生產,從而支持具身機器人低成本大規模量產。據相關業內人士測算,具身智能的本體制造與新能源汽車,大約有70%—80%的供應鏈可以共用。
富臨精工此前談及與智元等的合資項目時亦指出,其新能源汽車電驅動減速器和人形機器人減速器在精密機械加工技術工藝和精密齒軸等相關設備方面,具有轉化通用的基礎條件。因此通過此項合作,有利于拓寬其新能源汽車智能電控、車載電驅動等零部件產業鏈布局,推動人形機器人智能關節研發和制造水平。
傳統業務承壓,則是轉型的“內在動因”。

圖片來源:拓普
隨著汽車行業競爭加劇,部分零部件企業傳統業務增長乏力,亟需開辟新的增長曲線。以拓普集團為例,據其202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29.35億元,同比增長5.83%,但歸母凈利潤僅12.95億元,同比下降11.08%。據悉,這也是拓普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度業績下滑,與2021年、2022年高達60%的年度增幅亦差距明顯。
在此背景下,機器人業務成為拓普集團的重要突破口。除直線執行器、旋轉執行器以及靈巧手電機,拓普還布局了機器人軀體結構件、傳感器、足部減震器、電子柔性皮膚等,構建平臺化產品矩陣。
為加速推進相關業務,拓普集團2024年拆分成立電驅事業部。2025年上半年,該事業部共實現營收765.8萬元,雖同比增長22.12%,但毛利率只有30.56%,相較于去年同期減少21.76個百分點。不過相較于減震器、內飾功能件、底盤系統、汽車電子、熱管理系統等傳統業務,拓普電驅系統業務毛利率仍具顯著優勢。
此外,具身智能機器人本身巨大的市場空間,也為汽車Tier1跨界提供了強勁動力。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具身智能機器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與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在工業制造、物流運輸、家庭服務、醫療康養、教育娛樂、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具備廣闊應用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Tier1自身的零部件生產制造場景,比如上料、零部件抓取、裝配、檢測等,恰恰也是具身智能的重要應用陣地。均勝電子相關負責人就指出,其自身制造場景中適配精靈G2的應用工位已達千個,而上下游產業鏈關聯場景的潛在點位更多,規模化應用空間無比廣闊。據悉,通過機器人與產線的深度適配,均勝電子將在部分工序實現“人機協同”向“機器主導”跨越,從而顯著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操作誤差。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測算,隨著社會對智能化解決方案需求日益增長,具身智能作為一種創新的技術形態,正逐漸滲透到工業、服務、交通等多個領域,預計2026年國內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
其中僅人形機器人,伴隨著特斯拉、Figure AI、優必選、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等頭部企業陸續開啟大規模量產,預計到2029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產量將超百萬臺,市場規模將超1500億元。
Optimus量產提速,國產T鏈再度起飛?
在汽車領域,除了傳統Tier1,以特斯拉、小鵬、廣汽、奇瑞等為代表的整車廠,也在積極布局機器人這一藍海市場。其中特斯拉,一如既往保持領先地位。
自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2021年在特斯拉首屆AI Day上發布人形機器人計劃,并于2022年第二屆AI Day上正式推出人形機器人Optimus V1,過去幾年特斯拉先后對Optimus進行了多次迭代,目前最新版本是Optimus V3,即將迎來大規模量產。
![]()
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
據特斯拉日前在三季度業績發布會上透露,Optimus V3原型機預計將在2026年第一季度亮相,2026年底前啟動生產,目前特斯拉正在建設人形機器人生產線,目標年產能100萬臺。長遠來看,特斯拉預計Optimus 4代產品將實現千萬臺級產能,而Optimus 5代更可能達到五千萬至一億臺的規模。
特斯拉原本計劃今年生產5000臺Optimus人形機器人,2026年攀升至5萬臺。但由于在手部與前臂設計上遭遇重大瓶頸,當前已經放棄了這一生產計劃。
盡管如此,馬斯克對Optimus的商業前景依舊充滿信心。在特斯拉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直言Optimus可能成為“無限賺錢的秘密武器”,推動特斯拉利潤再創新高,更稱其將成為“一位令人難以置信的外科醫生”。
在此之前,馬斯克曾多次公開強調,未來特斯拉約80%的價值將來自Optimus機器人,其終極愿景是打造具備通用性的人形機器人,使其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家庭服務、醫療康養等多元場景。馬斯克甚至大膽預測,Optimus機器人在長期發展中將創造超10萬億美元的營收規模。
無論這一預測能否實現,Optimus臨近大規模量產已是不爭的事實,其供應鏈布局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回顧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特斯拉已在國內構建起成熟的國產供應鏈體系,均勝電子、拓普集團、三花智控、中鼎股份等均是其核心合作伙伴。如今,隨著Optimus逐步成長為特斯拉新的增長極,與此同時這些T鏈企業也在機器人領域積極布局,國產T鏈能否復刻過去的成功,再度乘勢而上?
從當前市場反饋來看,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就看接下來哪些企業能夠再度入圍了。
近日,華興源創在互動平臺披露,該公司已進入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品供應鏈。據悉,華興源創為特斯拉開發了車載電腦測試機、車身控制器測試平臺、各類電子產品模塊燒錄和通訊測試等相關設備,是特斯拉重要的測試設備供應商。基于技術同源和業務協同,該公司順利進入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等其他產品的供應鏈。
![]()
圖片來源:三花智控
差不多同一時間,有消息稱三花智控已經獲得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大額訂單,金額在50億元以上。但遭到了三花智控否認,其表示“關于三花智控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傳言不屬實”。
盡管如此,鑒于三花智控與特斯拉在汽車領域的深度合作關系,及其在機器人領域的積極布局,特別是聯合綠的諧波在墨西哥設立諧波減速器工廠,據多方信源披露,三花智控已進入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供應鏈,負責關節驅動系統。
其他呼聲較高的T鏈企業還包括拓普、綠的諧波、鳴志電器、北特科技、兆威機電、五洲新春等。其中,拓普集團擬供應線性執行器,綠的諧波提供減速器,鳴志電器配套靈巧手電機,北特科技將供應行星滾柱絲杠,兆威機電將提供靈巧手核心部件,五洲新春則是通過關聯新劍傳動,為Optimus提供行星滾柱絲杠產品。
另外,A股上市公司九鼎投資(600053.SH)此前宣布,將以收購股權和增資的方式,控股南京神源生。據了解,南京神源生是國內少數具備六維力傳感器正向研發能力的廠商之一,其六維力傳感器也已送樣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項目,用于手腕和腳踝,反饋良好。
整體來看,隨著大規模量產節點日益臨近,Optimus已成為國產機器人供應鏈競相追逐的“新風口”。畢竟,在馬斯克“機器人經濟價值遠超汽車”的大膽預言下,這條賽道的每個細分領域都可能蘊藏著巨大商機,撬動百億甚至千億級市場。
以減速器為例,據東莞證券測算,僅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減速器需求,就有望從2025年的1.45億元飆升至2027年的130.43億元。如此巨大的增量空間,自然是Tier1企業的必爭之地。
結語
汽車Tier1集體搶灘機器人賽道,本質是產業鏈能力的跨領域重構,而非簡單的技術平移。
特斯拉Optimus的量產提速,既打開了千億美元級的市場大門,也設立了更高的行業門檻——它要求企業既要守住汽車產業“車規級可靠、規模化量產”的核心優勢,又要快速適配機器人“高精度、輕量化、低成本”的獨特需求。因此,對于國產Tier1而言,這場競賽既是機遇也是考驗。
進一步深究,這場跨界浪潮的意義,遠不止于單個企業的增長,還有望加速機器人核心部件的國產化替代,推動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量產,甚至重塑全球機器人產業格局,讓中國汽車Tier1在新的產業浪潮中,占據更核心的全球分工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