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觀感知
11月5日,兩個跟大眾汽車有關,但看似又無關的發布會同天舉行。地平線與小鵬,兩家來自中國的科技公司以各自的優勢,為這家德國車企的智能化重構提供“武裝”。
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官宣旗下軟件公司CARIAD與中國智能駕駛企業地平線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酷睿程(CARIZON),將在中國自主設計并研發系統級計算方案,為大眾的高級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支持。
大眾把與智駕相關的部分研發職能前置到中國本地,核心環節開始在中國做定義和驗證。中國已是全球最先進的智能化“試驗場”,前沿技術的落地已經無法繞過中國。
過去五年,中國汽車產業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雙輪驅動下重構了行業秩序。大眾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從2018年的400多萬輛下降至2024年的275萬輛,失去了延續三十年的銷量冠軍。
比亞迪、華為、理想、小鵬等品牌在智能駕駛和座艙系統上的快速迭代,暴露出傳統車企在軟件體系上的結構性滯后。對于大眾來說,“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只能持續深化,而研發體系重組便是現實的起點。
地平線是這一輪調整的關鍵伙伴。作為中國最早一批聚焦車載智能計算的公司,地平線的強項在于軟硬件協同和規模化量產。雙方新成立的合資公司酷睿程,承擔著為大眾在華車型開發系統級計算架構的任務。它的作用不僅限于系統優化,更在于幫助大眾構建一個自主可控的智駕研發體系。
根據最新消息,酷睿程將負責研發大眾集團首款自研智能駕駛芯片,算力范圍在 500 至 700 TOPS 之間,用于處理來自攝像頭與傳感器的車端數據,計劃三至五年內量產。
這款芯片將采用 3 至 4 納米制程工藝制造,并將部署在大眾集團的 第三代中國電子電氣架構(CEA) 中。根據規劃,到 2030 年,大眾在中國銷售的新車中將有 80% 基于該架構開發。
這意味著,大眾在中國啟動了一次從系統架構到算力芯片的本地研發實驗。對于一家長期依賴英偉達、Mobileye方案的歐洲車企而言,“打破”這件事情最為艱難,將會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盡管大眾沒有說明該芯片是否會出口,也未披露生產環節安排,但其戰略意圖也已清晰,決心在中國建立底層算力和系統架構的自研能力。
這是大眾在中國的第二條軟件路線。另一條路線始于2023年,它以7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成為首個通過股權合作切入本地新勢力的外資車企。
![]()
11月5日,小鵬在廣州舉辦的科技日上發布第二代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宣布全球開源,并確認大眾是首批合作伙伴。這款模型能夠在無高精地圖的條件下實現自主決策,強化車輛對場景的語義理解能力。
與地平線合作的“體系和工程”能力不同,小鵬的優勢更偏向算法與大模型,通過AI推理增強駕駛行為的自學習能力。
同一天的兩場發布會,讓外界看到了大眾在中國“造軟件”的兩種路徑。地平線更像是體系內的工程伙伴,幫它把算力架構、芯片方案和驗證流程落在中國;小鵬則是算法層面的合作方,把數據和模型的靈活性帶進大眾的系統,同時能讓大眾在高階輔助駕駛隊伍中不掉隊。
一個是組建自己的“體系”,一個是保持相對的“先進”,兩家公司共同構成了大眾在中國智能化版圖的現實輪廓。
地平線在這次合作中扮演的是體系構建者的角色。酷睿程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將大眾在功能安全與系統集成上的工程規范,與地平線在芯片設計、算法優化和本地量產方面的經驗結合。這意味著與智能駕駛直接相關的研發鏈條首次在中國實現閉環。
地平線的優勢在于“能把智能駕駛做成工業品”。截至2025年8月,其征程系列車載芯片累計出貨突破1000萬套,合作車企超過40家,覆蓋400余款車型,累計服務車主超600萬人。
最新一代“征程6”系列覆蓋從L2輔助駕駛到城區輔助駕駛的全階應用,算力范圍10至560 TOPS,基于自研的BPU(智駕專用計算架構),十年間性能提升超過千倍。它不僅提供芯片,更懂得如何在成本、功耗與工程復雜度之間取得平衡。這種能力,是傳統車企在轉向軟件定義汽車過程中最稀缺的。
小鵬的角色完全不同。它代表算法驅動的一端,試圖用大模型重新定義自動駕駛。第二代VLA模型采用阿里云三萬張算力卡訓練,參數規模達到720億,每五天迭代一次。
模型能夠在沒有高精地圖的情況下完成路徑規劃與場景決策,實現“無導航自動輔助駕駛”,復雜小路接管里程提升13倍。車輛能識別路人手勢、判斷紅綠燈狀態,甚至提前預測交通流動。小鵬的技術底層是行為理解,寫規則已是過往。
大眾定點與小鵬的合作,核心原因在于速度。VLA的算法與數據閉環,為大眾提供了可直接接入的AI能力。通過合作,大眾獲得中國團隊在模型構建與場景適配方面的經驗,讓其智駕系統能更快適應本地復雜路況。
更重要的是,小鵬宣布將VLA全球開源,大眾成為首批合作伙伴,同時定點小鵬自研的“圖靈”AI芯片。這讓大眾能在中國的算法生態中占據一席之地,也讓小鵬邁出從車企向技術輸出方轉型的一步。
兩條路徑形成了互補關系。地平線提供結構,小鵬提供速度。前者是工程邏輯的延展,后者是算法邏輯的注入。大眾正在用這種雙線共振的方式,在中國重建自己的軟件秩序。
這種共創模式也反映出汽車產業權力結構的變化。智能化時代的競爭,已不再是單純的制造效率之爭,而是系統與生態的競爭。大眾在中國與本地科技公司聯合定義下一代智能架構,是一次被動卻必要的轉型。CARIAD的全球項目曾因周期過長、成本過高而飽受質疑,中國市場的合作模式,則讓它有機會以更快節奏重新積累軟件能力。
時代的變化已經不可逆轉,全球汽車制造體系從硬件到軟件的遷移還會持續。過去幾十年,歐洲車企定義了制造標準,如今,軟件和智能化的定義權正在向中國轉移。大眾選擇主動靠近這股力量,通過“共創”在新的技術秩序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眾曾以流程、標準和穩定著稱,如今它正在適應一個以速度、數據和模型為特征的產業節奏,過去的優勢依舊還存在。智能駕駛的競爭正在進入系統化階段,而在這場博弈中,中國不僅是大眾最大的市場,也正在成為它的研發前沿。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